泊舟听雨

人已就船眠,犬知何处吠。
雨来闹秋江,全似茶铛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白玉蟾是宋朝时期的诗词作者,作品名为《泊舟听雨》。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作品:

  1. 作者背景
  • 生平简介:白玉蟾,南宋时期著名的内丹理论家和金丹派南宗的创始人之一。他生于海南琼州,祖籍福建闽清。
  • 艺术成就:白玉蟾不仅是道教内丹理论的奠基人,还被尊称为“南宗的实际创立者”。他的学术成就不仅在道教领域,也在诗词创作方面有着显著的影响。
  1. 诗词原文
  • 诗句解读:《泊舟听雨》中的诗句“人已就船眠,犬知何处吠。雨来闹秋江,全似茶铛沸”生动描绘了诗人在秋夜泊舟听雨的情景。诗句中“雨来闹秋江”形象地表现了雨声如同煮茶时水沸腾的声音,给人以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冲击。
  • 艺术特色:白玉蟾的诗词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常以自然景物为媒介,抒发其对人生、宇宙的哲学思考。这首诗也不例外,通过秋江雨景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然。
  1. 文化意义
  • 历史价值:《泊舟听雨》作为宋代的文学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风貌和审美趣味。它不仅记录了宋代的自然景观,还体现了士大夫阶层的生活态度和文化追求。
  • 教育意义:白玉蟾的诗词对后世文学爱好者和研究者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通过对《泊舟听雨》的学习和赏析,不仅可以加深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理解,还能从中领悟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

《泊舟听雨》不仅是一首优美的宋代诗词,也是理解宋代文人生活方式、哲学思想和艺术追求的重要窗口。白玉蟾通过这首诗展示了他对自然美的独特感悟和深刻表达,使其成为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