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口怀古 其二

一昨丹阳王气销,尽将豪侈谢尘嚣。
衣冠不复宗唐代,父老犹能道晋朝。
万岁楼边谁唱月,千秋桥上自吹箫。
青山不与兴亡事,只共垂杨伴海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京口怀古二首·其二》是一首七言律诗,由宋代诗人释仲殊创作。该诗以其深刻的历史感和豪放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古代京口繁华变迁的感慨。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风格以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1. 作者简介
  • 释仲殊,字楚狂,南宋僧人,其作品多以抒发人生感慨为主,语言简练而意蕴深远。
  • 他的诗歌常带有禅宗色彩,反映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
  1. 诗歌原文
  • 首联:“北顾横江尽,东南第一州。”描绘了京口一带的自然风光,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历史的回顾与感慨。
  • 颔联:“六朝都在望,回首倦登楼。”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上六朝故都的怀念之情以及岁月流转带来的无奈和疲惫。
  • 颈联:“山川空历落,风日自清幽。”通过自然景色的变化,反映出时间的流逝与人事的变迁。
  • 尾联:“青山与垂杨,恒常在目中。”以自然界的青山和垂柳为背景,传达出一种永恒的宁静与坚持。
  1. 艺术特色
  • 《京口怀古二首·其二》在艺术手法上采用了对比和对照,通过对历史变迁的叙述,抒发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期待。
  • 该诗的语言凝练而富有力量,能够深刻触动读者的心灵。
  1. 文学史地位
  • 作为唐代诗歌的代表,《京口怀古》被后世学者誉为怀古诗中的佳作。它不仅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而且在唐诗的浩如烟海中独树一帜。
  • 该诗体现了唐代诗歌的豪放风格和深沉内敛的特点,是研究唐代文学的重要文献。

《京口怀古二首·其二》不仅是一首表达怀旧之情的七言律诗,更是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时代变迁的敏感捕捉和对人生意义的深刻领悟。这首诗不仅丰富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宝库,也为后人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