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大人二首 其一

去家千里外,飘泊若为心。
诗诵南陔句,琴歌陟岵音。
承颜故国远,举目白云深。
欲识归宁意,三年数岁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大人二首·其一》是朱淑真在南宋时期的作品,体现了她在远离家乡和亲人时的内心情感。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朱淑真实的情感世界,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侧面。以下将介绍文学作品:

  1. 作者背景:朱淑真是宋代著名的女诗人,号幽栖居士。她生于仕宦之家,但与丈夫因志趣不合而感情疏远,最终导致朱淑真抑郁早逝。关于其生平的细节,目前资料有限,且无定论,使得后人对她的了解多有猜测。

  2. 诗歌原文
    去家千里外,飘泊苦为心。
    诗诵南陔句,琴歌陟岵音。
    承颜故国远,举目白云深。
    欲识归宁意,三年数岁阴。

  3. 诗歌主题:此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家人的深深牵挂。通过“诗诵南陔句,琴歌陟岵音”等描写,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哀愁和孤独。

  4. 艺术手法:朱淑真的诗歌风格简洁明快,语言质朴却感情深厚。她的诗作多采用五言律诗的形式,注重韵律和节奏感,使得诗歌朗朗上口,易于传唱。这种艺术特色,使得《寄大人二首·其一》成为流传千古的经典之作。

  5. 文化价值:朱淑真的诗歌不仅在当时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她的诗作展现了宋代女性的独立意识和对传统的挑战,是中国诗词宝库中的瑰宝。同时,她的作品也反映了宋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和人民的生活状态,为研究宋代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6. 现代意义:在当代,朱淑真的诗歌仍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通过对她诗歌的学习和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女性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情感,也可以从中汲取生活的智慧和力量。因此,学习和欣赏《寄大人二首·其一》等经典作品,对于提升个人的审美素养和文化修养具有重要意义。

朱淑真的《寄大人二首·其一》不仅是一首情感深沉的诗歌,也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容,至今仍被广泛传颂和研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