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三首 其二

碧沼荷钱小叶圆,眼前芍药恣连颠。
清明已过三春候,谷雨初晴四月天。
乍著薄罗偏觉瘦,懒匀铅粉祇宜眠。
情知废事因诗句,气习难除笔砚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暮春三首 其二》是宋朝朱淑真所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里的自然景色和诗人内心的感受。以下是对该诗的具体分析:

  1. 诗歌原文
    碧沼荷钱小叶圆,眼前芍药恣连颠。
    清明已过三春候,谷雨初晴四月天。
    乍着薄罗偏觉瘦,懒匀铅粉只宜眠。
    情知废事因诗句,气习难除笔砚缘。

  2. 诗意解析

  • 自然美景:这首诗开篇便描绘了池塘中新生荷叶的形状和芍药的盛开状态。荷叶形状圆润如铜钱,而芍药则是肆意连绵地生长,展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 季节感怀:颔联“清明已过三春候,谷雨初晴四月天”表达了诗人对季节变迁的感受与思考。清明时节的春天已经过去,迎来了谷雨这一新的季节,四月份的天空晴朗,气候宜人。
  • 生活写照:颈联“乍着薄罗偏觉瘦,懒匀铅粉只宜眠”反映了诗人在春天末夏初时节的生活状态。换上轻薄的长衫后感到身体更加纤细,每日里无精打采,只想睡觉,似乎沉浸在永恒的幸福之中。
  • 情感寄托:尾联“情知废事因诗句,气习难除笔砚缘”透露出诗人对自己因喜爱诗歌而无法摆脱这种生活方式的认识。她虽然知道这种消极的态度是因为沉迷于诗歌创作导致的,但却依然无法放弃与诗歌的联系,坚持自己的写作梦想。
  1. 主题探讨
  • 人与自然的和谐:诗人通过描绘池塘中的荷叶和芍药来表达自然界与人类生活的和谐共存。荷花象征着纯洁与高雅,而芍药则代表着热烈与生命力,两者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
  • 个人情感的抒发:诗中通过对自身形象和心理状态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从身体的消瘦到精神的慵懒,再到对诗歌的执着追求,诗人通过一系列细腻的描绘传达了对生活的无奈和对诗歌的深情。
  • 艺术风格:张耒在这首诗中采用了简洁明快的语言,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内省,展现了一种淡泊明志而又不失雅致的艺术风格。他的诗作不仅注重形式美,更强调意境的营造和情感的传达。

朱淑真的《暮春三首 其二》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的诗篇,更是一首充满了情感和哲理的文学作品。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悟。这首诗不仅让人们领略到了春天的美丽风光,也让人们感受到了诗人对诗歌和生活的热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