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周伯弜

今日忽不乐,散行湖水滨。
有怀天下士,遽作梦中人。
醉语惊天地,狂歌哭鬼神。
九原如可赎,那不百其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挽周伯弜》是宋代诗人朱继芳的作品。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展现了作者对天下士人的深切怀念和对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诗中不仅表达了作者的悲愤和哀愁,还透露出一种豪放和激昂的情绪,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强烈的感染力和震撼力。以下是对《挽周伯弜》的介绍:

  1. 诗歌原文
    今日忽不乐,散行湖水滨。
    有怀天下士,遽作梦中人。
    醉语惊天地,狂歌哭鬼神。
    九原如可赎,那不百其身。

  2. 诗歌鉴赏

  • 情感表达:《挽周伯弜》中,朱继芳以沉痛而激昂的笔触,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深深怀念和对其壮志未酬的惋惜。诗中“醉语惊天地,狂歌哭鬼神”描绘了诗人悲痛至极、情绪激动的状态,展现了其对英雄的无尽敬仰与不舍。
  • 艺术特色:朱继芳在这首诗中巧妙地运用了夸张和象征手法,通过“醉语惊天地,狂歌哭鬼神”等句子,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巨大悲痛和无法抑制的愤怒。此外,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快,情感饱满,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画面感。
  1. 诗歌背景
  • 朱继芳生活在南宋时期,面对国家动荡不安的局面,他深感忧国忧民。在这首《挽周伯弜》中,他不仅表达了对英雄的怀念,也抒发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未来的期待。
  • 《挽周伯弜》的创作背景与其个人经历密切相关。作为一位有远见卓识的文人,朱继芳在诗中通过对英雄的赞颂,寄托了自己对于理想社会的向往和对英雄主义的歌颂。

《挽周伯弜》不仅是一首情感真挚、艺术表现力强的作品,也是朱继芳对于历史英雄的一种致敬和怀念。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个人情感,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是研究宋代文学和历史的重要文献之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