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颜长官百咏 其八 贫女

伯鸾不作怅谁从,凤尾香衾翠谩重。
静对菱花匀泪粉,不知膏沐若为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颜长官百咏 其八 贫女》是宋代诗人朱继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朱继芳,南宋时期的一位诗人,他创作了许多赞美社会、自然景观以及表达个人情感的作品。
  • 朱继芳的生平事迹不详,但在文学上的贡献却颇为显著,其作品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个人的情感体验。
  1. 作品原文
    伯鸾不作怅谁从,凤尾香衾翠谩重。
    静对菱花匀泪粉,不知膏沐若为容。

  2. 诗作解析

  • 伯鸾不作怅谁从:这句话表达了一种孤独和无依的感觉。伯鸾是指春秋时期贤德的女子伯齐,此处比喻诗人自己或他人在某种境遇中感到无人理解或支持。
  • 凤尾香衾翠谩重:描绘了一个女子拥有华美的凤尾香被,但因内心的重负而显得多余。这里的“凤尾”和“香衾”都是象征性的物品,象征着女性的奢华生活;“翠谩重”则意味着这种奢华背后隐藏着沉重的负担。
  • 静对菱花匀泪粉:这里通过“菱花”和“匀泪粉”两个细节,传达了女子细腻的情感和内心世界的复杂。菱花可能指的是镜子,用以形容女子面对镜中的自己,用粉来修饰自己的面容,反映出女子对自己外貌的关注和内心的焦虑。
  • 不知膏沐若为容:这句诗表达了一种对外表美与内在美之间关系的困惑。“膏沐”通常指润泽皮肤的护肤品,在这里比喻人的形象或仪态。“若为容”则是问号,表示诗人对为何要追求外在美而忽视了内在的思考感到迷惑。
  1. 艺术手法分析
  • 比兴手法:诗歌中使用了比兴手法,如“凤尾香衾翠谩重”,将华丽物品的象征意义与人物的内心状态相联系,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 意象运用:诗中的“伯鸾不作怅谁从”、“静对菱花匀泪粉”等意象,都富有象征意味,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物情感的刻画,传达出更深层的社会意义和个人感受。
  • 语言精炼:整首诗语言简洁而富有力度,每一句都充满了深刻的寓意和情感,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
  1. 文化背景
  • 这首诗创作于宋代,这个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重大变革,文人士大夫阶层的生活状态和社会心态都发生了显著变化。这首诗反映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生活困境和精神追求。
  • 宋代的文化背景为这首诗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来源。当时的文人普遍关心民生问题,对社会现象有着敏锐的观察和深刻的思考,这些都体现在朱继芳的作品中。
  1. 历史影响
  • 《和颜长官百咏 其八 贫女》在宋诗中占有一席之地,它的创作标志着宋代文人对传统诗歌形式的革新和对社会生活的新观察。
  • 这首诗对后世文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许多后世诗人在创作中借鉴了朱继芳的这一手法,使得宋代诗歌更加丰富多彩。

朱继芳的《和颜长官百咏 其八 贫女》不仅在文学上具有重要价值,而且在文化和历史层面也具有重要意义。它展示了宋代文人的精神风貌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是研究宋代文学和历史的宝贵资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