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颜长官百咏 其一 渔父

不踏长安十二门,鸬鹚飞处数家村。
停桡试向滩头问,莫是严光末世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朱继芳的《和颜长官百咏·其一·渔父》是一首充满诗意的宋代七言绝句。该作品描绘了一幅宁静的乡村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哲思的深刻领悟:

  1. 诗歌原文
    不踏长安十二门,鸬鹚飞处数家村。
    停桡试向滩头问,莫是严光末世孙。

  2. 诗意解析

  • 不踏长安十二门:此句暗示诗人不愿追逐名利,而是倾向于简朴的生活。长安十二门通常指代繁华的城市门户,此处用“不踏”表示诗人选择远离尘嚣,寻求内心的平静。
  • 鸬鹚飞处数家村:鸬鹚是一种水鸟,常在河流或湖泊中栖息。此处诗人通过鸬鹚的飞翔,象征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数家村则意味着这种生活状态是在相对简单、朴素的村落中实现的。
  • 停桡试向滩头问,莫是严光末世孙:这里的“停桡”是停下船只的意思,而“滩头”则是水流湍急的地方。诗人在这里询问是否有人在此地隐居,可能是在试探或寻找一位隐士。而“莫是严光末世孙”则直接指向东汉末年的隐士严光,暗示诗人在寻找一种超越世俗、归隐田园的生活方式。
  1. 文学价值
  • 意象丰富:《和颜长官百咏·其一·渔父》中丰富的自然意象和深刻的人文内涵,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思考。这些意象不仅增加了诗歌的艺术美感,也使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 语言精炼:诗歌的语言精炼而富有韵律感,每一句都经过精心雕琢,使得整首诗呈现出高度的艺术美感。这种语言风格既符合宋代文人的审美习惯,又能够有效地传达诗人的内心世界。
  1. 创作背景:
  •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朱继芳为纪念唐代颜仁郁所著次韵所作。朱继芳作为宋代的重要诗人之一,其创作的诗歌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氛围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1. 鉴赏建议
  • 在欣赏这首诗时,可以结合作者的其他作品来进一步了解其文学风格和思想倾向。同时,也可以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宋代的历史文化背景,以便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意义。

朱继芳的《和颜长官百咏·其一·渔父》是一首表现宋代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的佳作。它不仅展示了诗人高超的诗歌技巧,还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考。通过这首诗,可以感受到宋代文人的精神风貌和生活态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