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颜长官百咏 其十 渔父

璧月沧波上下天,秋风摇落四无边。
玉龙尽唤眠鸥起,两岸芦花不见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颜长官百咏·渔父》是宋代诗人朱继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以渔父为主题,展现了诗人对渔夫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下是对该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朱继芳,南宋人,以其丰富的文学成就闻名。他的诗作常常反映出他对生活、自然以及人文景观的深刻感悟。朱继芳的创作不仅限于诗歌,还包括散文和赋等多种形式的作品,这些作品共同构成了他丰富多彩的文学遗产。在众多作品中,《和颜长官百咏》无疑是他最具影响力的之一,它不仅展示了朱继芳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风貌。朱继芳的诗歌创作深受唐代文学影响,特别是颜仁郁的影响,他的很多作品都表现出了对唐代诗歌的学习和致敬。
  2. 作品原文:不踏长安十二门,鸬鹚飞处数家村。停桡试向滩头问,莫是严光末世孙。
  3. 主题解析:该诗通过对渔父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平凡生活的美好向往和对自然和谐的赞美。诗中的“不踏长安十二门”意味着诗人远离繁华都市的生活,选择了一种宁静简朴的生活方式。而“鸬鹚飞处数家村”则描绘了一幅宁静的乡村景象,鸬鹚(即老鹰)飞翔于村庄上空,增添了一种生动而宁静的氛围。最后一句“停桡试向滩头问,莫是严光末世孙”,则巧妙地运用了历史典故,严光是东汉时期的一位高士,传说隐居不仕。这句诗可能是诗人对渔父的一种隐喻,表达的是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传统隐士精神的尊重。
  4. 艺术风格:朱继芳的诗歌语言简练,情感真挚,能够深入人心。《和颜长官百咏·渔父》就是这种风格的代表。诗中的每一个字都充满了力量,通过简单的描写,传达了深沉的情感和哲理。这种简约而深刻的表达方式,使得这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5. 历史意义:《和颜长官百咏·渔父》不仅仅是一首普通的诗歌,它还是宋代文化的一个缩影。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南宋时期,当时社会相对稳定,文人墨客有机会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这首诗的出现,不仅反映了诗人的个人情怀,也体现了宋代社会的审美情趣和文化追求。
  6. 现代应用:《和颜长官百咏·渔父》在当今社会中仍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启示意义。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渴望回归自然,享受简单宁静的生活。这首诗提醒人们,在喧嚣的世界中寻找一片净土,与自然和谐共处。同时,它也鼓励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保持一份静谧的心态,寻找内心的平静和满足。这种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理解,是这首诗在当代依然具有重要价值的原因之一。

《和颜长官百咏·渔父》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诗歌,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和哲学。它教会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宁静之地,享受生活中的每一个简单而美好的瞬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