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学十题 其十 泮山

山形拱泮宫,林壑意无穷。
自得千岩秀,无亏九仞功。
光延东岭月,清转碧潭风。
官冷真相称,婆娑一钓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苏学十题 其十 泮山》是宋代诗人朱长文所作的一首五律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朱长文,字南英,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学者。《苏学十题 其十 泮山》是他留下的经典之作,体现了他对自然景观的深刻理解和艺术表现力。
  2. 诗歌原文
    山形拱泮宫,林壑意无穷。
    自得千岩秀,无亏九仞功。
    光延东岭月,清转碧潭风。
    官冷真相称,婆娑一钓翁。
  3. 诗歌鉴赏
  • 山形拱泮宫,林壑意无穷。 这句描绘了泮宫周围的山水景色,山形优美,环绕着泮宫,展现出自然的无限魅力。
  • 自得千岩秀,无亏九仞功。 通过“千岩秀”和“九仞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赏和对自身所处位置的自豪。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在自然中找到自我,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心境。
  • 光延东岭月,清转碧潭风。 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夜晚的自然风光,月光洒在山上,清风拂过湖面,营造出宁静而美丽的夜景。
  • 官冷真相称,婆娑一钓翁。 这里用“官冷”来形容自己身处高位却感到孤独,而“一钓翁”则象征着远离尘嚣,追求简单生活的态度,体现了一种淡泊名利、超脱俗世的情操。
  1. 创作背景:朱长文生活在北宋时期,这是一个文人墨客辈出的年代。他的《苏学十题 其十 泮山》是在他游历泮宫时所作,通过对泮宫周围景色的描写,表达了他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人生境遇的感悟。
  2. 艺术特色
  • 意境深远:诗中的“林壑意无穷”和“自得千岩秀”等诗句,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景色的深刻理解,以及他在自然中寻求心灵慰藉的愿望。
  • 语言精炼:整首诗的语言精炼而富有韵味,无论是写景还是抒情,都能做到简练有力,使读者能够深入感受到诗中所蕴含的情感和哲理。
  • 寓意深刻:诗中的“官冷真相称,婆娑一钓翁”等句,寓意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人生价值的追求和思考。
  1. 文化影响:《苏学十题 其十 泮山》不仅是朱长文个人创作的结晶,更是中国古典诗词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珍珠。它不仅展现了宋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思想观念,也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灵感来源和借鉴。
  2. 现代传承:在现代社会,虽然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但依然有很多人喜欢阅读和研究古典诗词。朱长文的这首《苏学十题 其十 泮山》,以其深邃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了许多人学习和欣赏的对象。同时,它也激励着人们去追寻内心的平静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苏学十题 其十 泮山》不仅仅是一首描写景色的古诗,更是朱长文对于人生、自然和官场生活的深刻反思与感悟。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领略到宋代文学的艺术魅力,也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