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和晏守

二年怀郡印,八度到柴扉。
曾未陪珠履,频烦友布衣。
水边孤鹤睡,天际片云归。
拜德知何日,烟霞恋翠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和晏守》是唐代朱长文的作品。以下是对《寄和晏守》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寄和晏守》是由朱长文创作,朱长文是唐代的文人,他的生平事迹不详,但根据诗的内容和风格推测,他可能是一位有着深厚文学造诣的诗人。诗中“二年怀郡印,八度到柴扉”透露出一种仕途的艰辛与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2. 诗歌原文:在《寄和晏守》这首诗中,朱长文通过细腻的语言描述了自己对于官场生涯的体验。诗句“二年怀郡印,八度到柴扉”表达了作者长时间担任官职、频繁出入官府的生活状态;而“曾未陪珠履,频烦友布衣”则反映了作者未能享受高官显贵生活,反而被友人视作平民百姓的经历。这些句子不仅描绘了朱长文的生活态度,同时也反映了唐代社会对于官员身份的看法和评价。
  3. 诗意赏析:朱长文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心境。《寄和晏守》中的“水边孤鹤睡,天际片云归”等句子,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界和谐之美的感悟和对人生境遇的感慨。朱长文的诗作往往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其作品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情感与思想的交流。

朱长文的《寄和晏守》不仅是一首充满个人情感色彩的诗作,也是唐代文人精神面貌的一个缩影。朱长文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展现了一个普通士人对于官场生活的复杂感受,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这首诗不仅为后世提供了研究唐代文人思想和生活的重要文本资料,也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理解古代中国文人生活状态的独特视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