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姿须赖接花工,未必妖华限洛中。
应是春皇偏与色,却教仙女愧乘风。
朱栏共约他年赏,翠幄休嗟数日空。
谁就东吴为品第,清晨子细阅芳丛。
次韵公权子通唱酬诗四首 其四 牡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朱长文是北宋时期的一位文人,他在《次韵公权子通唱酬诗四首·牡丹》中展现了他对牡丹的深厚情感和独到的审美观点。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相关内容:
作品原文:
奇姿须赖接花工,未必妖华限洛中。应是春皇偏与色,却教仙女愧乘风。作品译文:朱长文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牡丹的奇异姿态,强调美丽并非仅仅因为外表的妖艳,而是因为内在的品质。他通过对比“春皇”对牡丹的喜爱和“仙女”因羡慕而感到惭愧的情绪,表达了对牡丹非凡魅力的认可和赞美。
作品注释:此诗为朱长文在《次韵公权子通唱酬诗四首》中的第四首,通过与牡丹的对话,展示了其独特的审美观念和深厚的文化素养。
作品赏析:《次韵公权子通唱酬诗四首·牡丹》不仅是朱长文个人对牡丹美学的深刻体现,也是宋代文人对于自然之美的一种独特诠释。通过对牡丹的描述,反映了当时文人追求自然和谐、内在美高于外在美的美学观念。朱长文通过这首诗展现了他对自然美的独特理解和高度赞扬,使得牡丹成为了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朱长文的《次韵公权子通唱酬诗四首·牡丹》不仅体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的独到见解,还展示了他们如何通过诗歌来表达对美好事物的认知和赞美。这首诗不仅是对牡丹这一花卉的美丽颂歌,也是对中国古典诗歌艺术的一次精彩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