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栖一壑无来辙,睡起忽惊春已深。
踏青不趁溱洧女,曳杖来寻薝卜林。
长条挽处云笼袖,幽佩归时月满襟。
武溪回首醉眠地,香力一熏愁到今。
延福寺观酴醾
介绍
《延福寺观酴醾》是宋代诗人朱松所创作的一首古诗,全文如下:幽栖一壑无来辙,睡起忽惊春已深。踏青不趁溱洧女,曳杖来寻薝卜林。长条挽处云笼袖,幽佩归时月满襟。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春天的自然美景和隐居生活的宁静与淡泊,也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朱松在诗中以“幽栖一壑无来辙”开篇,描绘了一位隐士独自隐居在深山之中的生活状态。这里的“幽栖”二字,形象地表达了隐居者的清高脱俗,他们远离尘世喧嚣,享受着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而“无来辙”则暗示了隐居者的生活方式,他们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远离世俗纷争,过着简单而充实的生活。这一句不仅为全诗奠定了基调,也为接下来的内容作了铺垫。
“睡起忽惊春已深”一句,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悄然而至。诗人在睡梦中被春天的气息唤醒,感受到了春天的温暖与生机。这里,春天不仅仅是季节的更迭,更是生命力的象征。春天的到来,给人们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梦想,同时也激发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踏青不趁溱洧女”一句,则是对隐士生活态度的一种体现。诗人不愿意像其他俗人一样,去追逐那些热闹的节日与庆典,而是选择在春天来临之际,独自一人来到山林之中,寻找那份属于自己的宁静与美好。这里的“踏青”一词,原本指的是春天里人们外出赏花、踏青的活动,但在这里却成为了诗人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一种方式。他通过“不趁溱洧女”这一行动,展示了他对世俗繁华的不屑一顾,以及对内心深处宁静生活的珍视。
“曳杖来寻薝卜林”一句,则是诗人在山林中寻找酴醾花的情景。这里的“曳杖”一词,形象地描绘了诗人行走在山林间的场景,而“薝卜林”则是一处特定的地名,据说那里生长着一种名叫酴醾的花卉。诗人来到这里,是为了欣赏那美丽的花朵,也是为了寻找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延福寺观酴醾》这首诗通过对隐居生活的描绘和春天景色的刻画,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宋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当时社会风情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