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挽诗五首 其五

招魂听我楚人歌,人命由天天奈何。
昔感松醪聊堕睫,今看麦饭发悲哦。
长沙论直终何就,北海伤豪忤更多。
曾藉南窗逃蕴暑,西山松竹不堪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苏东坡挽诗五首 其五”是宋代诗人米芾的一首七言律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介绍:

  1. 作者介绍
  • 米芾(1051年—1107年),字元章,号襄阳竹间、海岳外史、中山隐居士,汉族,世称坡仙、米颠等。北宋时期书法家、画家,精于书法和绘画,与黄庭坚、苏轼、蔡襄并称为“宋四家”。他是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对后世影响深远,被后人尊为书圣。
  1. 诗歌原文
    招魂听我楚人歌,
    人命由天奈何。
    昔感松醪聊堕睫,
    今看麦饭发悲哦。
    长沙论直终何就,
    北海伤豪忤更多。
    曾藉南窗逃蕴暑,
    西山松竹不堪过。

  2. 整体翻译

  • “招魂听我楚人歌,人命由天奈何”:我聆听着楚国的音乐,感叹人生命运如同天地一般不可抗。
  • “昔感松醪聊堕睫,今看麦饭发悲哦”:过去饮酒解愁时只是微微摇头,如今看到麦饭却感到悲伤。
  • “长沙论直终何就,北海伤豪忤更多”:长沙的辩论最终没有达成什么结果,北海的愤慨也让人更加痛苦。
  • “曾藉南窗逃蕴暑,西山松竹不堪过”:曾经借助南窗来躲避夏日炎热,而西山的松树和竹子也无法遮挡烈日。
  1. 词句注释
  • “招魂听我楚人歌”:让魂魄聆听楚国的音乐。
  • “人命由天奈何”:人生的命运似乎不由自己掌控。
  • “昔感松醪聊堕睫”:过去饮酒解忧只是稍微放松了眼睛。
  • “今看麦饭发悲哦”:现在看到麦饭却感到悲伤。
  • “长沙论直终何就”:长沙的辩论最终未能解决问题。
  • “北海伤豪忤更多”:北海的愤怒和不满更加深重。
  • “曾藉南窗逃蕴暑”:曾通过南窗来躲避夏天的酷热。
  • “西山松竹不堪过”:西山的松树和竹子无法挡住烈日。
  1. 白话译文
  • 听楚国的音乐让我感慨,人生的命运仿佛是上天所定。
  • 过去饮酒可以稍稍缓解忧愁,现在看到麦饭只能引起我的悲伤。
  • 长沙的辩论未能取得成果,北海的愤怒让我难以承受。
  • 我曾在南窗下躲避炎热,但西山的松树和竹子都无法阻挡烈日。
  1. 创作背景
  • 此诗创作于北宋时期,具体时间不详。据《宋史·艺文志》记载,米芾在任淮南东路转运使期间,曾多次前往扬州视察水利工程,并有诗作记录此行。因此,这组诗可能是他在扬州任职期间所作。
  1. 名家点评
  • 根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此诗反映了诗人在面对人生困境时的感慨与无奈,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政治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他的这种态度在当时的文人群体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 《宋诗钞沉秀》则认为,这组诗通过对楚国音乐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短暂和世事无常的深刻认识。同时,通过描绘自己在扬州的生活点滴,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1. 轶事典故
  • 关于这组诗的来历和创作背景,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据说,有一天,米芾在扬州的一个酒楼里听到了楚国的音乐,他感到非常触动,于是写下了这首名为《苏东坡挽诗五首 其五》的诗。这个故事虽然带有传说色彩,但也反映出米芾对于传统文化艺术的喜爱以及对古代文化的传承。
  1. 作品赏析鉴赏
  • 从文学角度来看,这首诗采用了典型的宋诗风格,语言优美而富有节奏感。通过简洁而有力的诗句,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命运的感慨以及对于社会现实的不满。这种情感表达在宋诗中较为常见,体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 从文化角度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北宋时期文人生活状态和心态变化的窗口。

米芾的《苏东坡挽诗五首 其五》不仅是一首充满艺术魅力的文学作品,也是一部能够反映当时社会历史和文化风貌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读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宋代文人的生活和思想世界,以及那个时代的文化特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