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魏 见寄

山椒卜筑瞰江波,千里常怀楚制荷。
旧怜俊气闲羁马,老厌奴书不玩鹅。
真逸岂因明主弃,圣时长和野民歌。
一自扣舷惊夏统,洛川云物至今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韵魏见寄》是北宋诗人米芾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米芾:名或作黻,字元章,号鹿门居士、海岳外史。宋太原人,后徙襄阳,又徙丹徒。以恩补浛光尉,历知雍丘县、涟水军,以太常博士知无为军。徽宗时召为书画学博士,擢礼部员外郎,出知淮阳军。
  1. 诗歌原文
    山椒卜筑瞰江波,千里常怀楚制荷。
    旧怜俊气閒羁马,老厌奴书不玩鹅。
    真逸岂因明主弃,圣时长和野民歌。
    一自扣舷惊夏统,洛川云物至今多。

  2. 诗意解析

  • 山椒卜筑瞰江波:描绘了诗人在山椒上建屋并俯瞰江水的景致,体现了其对自然景观的喜爱和向往。
  • 千里常怀楚制荷:“楚制”可能指的是楚辞,这里指代屈原的文学作品,表达了诗人对于古代文化与文学的怀念。
  • 旧怜俊气閒羁马: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羁绊的不满。
  • 真逸岂因明主弃:强调了真正的才能不应该被君主的喜好所左右,体现了诗人坚持自我的坚定态度。
  • 圣时长和野民歌:赞美了圣人与民众和谐相处的理想状态,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社会和谐的期望。
  1. 艺术手法与风格
  • 对仗工整:《次韵魏见寄》在形式上的严谨对仗,如“山椒”与“洛川”,“常怀”与“圣时长”,展现了宋代律诗的艺术魅力。
  • 情感真挚:诗中流露出诗人对朋友的深厚情谊,以及对自己境遇的感慨,情感真挚而深沉。
  • 意象丰富:通过山水、人物、禽鸟等自然意象和动物意象的巧妙运用,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世界。
  1. 历史文化背景
  • 米芾作为宋代著名的书法家、画家和学者,其作品在中国文化艺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他的书法和绘画作品深受后世推崇,对后世的艺术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 魏了翁(1178年—1237年),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他的政治生涯和学术成就同样令人瞩目,其思想对于当时及后世都有深远的影响。
  1. 现代应用与传承
  • “次韵魏见寄”不仅是一首诗,也是中国古典诗词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也在现代仍然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意义。
  • 在现代,人们可以通过学习和研究这一经典之作,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也能从中汲取灵感,创作更多优秀的现代文学作品。

《次韵魏见寄》不仅在艺术上有着独到之处,其所蕴含的情感和哲理也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思考素材。无论是对于学习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者,还是普通公众欣赏传统艺术的爱好者,都值得深入研究和品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