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是晦堂,更无佛祖。
百尺竿头,谁敢进步。
无限众生,为此老误。
误不误,陕府铁牛跳出土,两脚搥胸叫冤苦。
晦堂心如来真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晦堂心如来真赞》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一篇散文。全文共五节,以晦堂僧慧能为主人公,描写了他对佛法的理解及对生死的看法。苏轼在这篇文赋中不仅赞美了晦堂的悟性,还表达了他自己的人生观和哲学思考。
全文如下:
晦堂者,慧能也。其名讳晦堂,而实非晦也。然其言曰:“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此四句者,何谓哉?
夫“无我相”者,盖言我之身相,皆非实有者也。我之身体,本非我有,故谓之“相”。若夫吾之心,则亦犹是也。吾之心者,亦非实有。吾心所思,吾身所行,皆非实有。故吾之心,亦犹是也。吾之心之所思者,亦犹是也。吾之身之所行者,亦犹是也。故吾之心,亦犹是也。
“无人相”者,盖言人皆非实有者也。人之相,皆非实有。吾之与彼,皆非实有。吾之与人相,亦皆非实有。故吾之与人相,亦犹是也。吾之人,皆非实有。吾之人之所与人,亦皆非实有。故吾之人,亦犹是也。吾之人之所与人者,亦犹是也。
“无众生相”者,盖言众生皆非实有者也。众生者,皆非实有。一切生者,皆有生相。一切死者,皆有死相。一切有情者,皆有情相。一切无情者,皆有无情相。故一切生者,皆有生相。一切死者,皆有死相。一切有情者,皆有情相。一切无情者,皆有无情相。故一切生者,皆有生相。一切死者,皆有死相。一切有情者,皆有情相。
“无寿者相”者,盖言寿者皆非实有者也。寿者者,皆非实有。凡物皆有寿者相。凡物皆有寿者相。故凡物皆有寿者相。
晦堂之语,盖如此也。夫如是者,岂唯晦堂之语乎哉!
苏轼在这篇文章中运用了禅宗的语言和概念来表达自己对于生命和宇宙的认识。他认为一切都是空的,没有固定不变的实体存在。这种观点与他的其他文学作品中对佛教哲学的探讨是一致的。通过这篇短文,我们可以看出苏轼的思想深受其生活经历和个人情感的影响,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人生和宇宙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