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罗汉赞

巍巍释能儒,十八大果士。
每于垢浊世,见此无相身。
追貌自楚工,磷玉妙吴匠。
种种出道韵,二幻与佛同。
在处为道场,五浊化净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十八罗汉赞》是一部以佛教典故为题材的文学作品。该作品通过对历史上知名佛教人物的描述和赞颂,展示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十八罗汉赞》不仅是对历史人物的形象描绘,更是对佛教文化的一种传承与发扬。以下将介绍《十八罗汉赞》的相关情况:

  1. 创作背景:《十八罗汉赞》的创作可追溯至五代时期,张玄及贯休所绘的十六罗汉图,以及宋代苏东坡对这些画作的赞美。这些作品不仅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价值,而且在文化意义上也承载了深厚的佛教精神。
  2. 主要内容:《十八罗汉赞》主要描述了十八位护法阿罗汉的形象及其功德。这些罗汉均为释迦牟尼佛的弟子,他们在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他们的形象通过文字被赞颂,使得读者能够在阅读中感受到罗汉们的慈悲与智慧。
  3. 文学价值:《十八罗汉赞》作为文学作品,不仅仅是对历史人物的描述,更体现了作者对于佛教教义的理解和应用。它通过赞颂罗汉们的形象,传达了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的精神追求,以及对佛教哲学的深刻领悟。

《十八罗汉赞》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佛教文化的瑰宝。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文化内涵,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通过对《十八罗汉赞》的研究,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佛教文化的精髓,感受古人的智慧与情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