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东去/念奴娇 自寿

半生习气,被风霜、销尽头颅如许。
七十年来都铸错,回首邯郸何处。
杜曲桑麻,柴桑松菊,归计成迟暮。
一樽自寿,不妨沉醉狂舞。
休问沧海桑田,看朱颜白发,转次全故。
乌兔相催天也老,千古英雄坏土。
汾水悲歌,雍江苦调,堕泪真儿女。
兴亡一梦,大江依旧东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大江东去·自寿》是宋代诗人吴季子创作的一首词。下面将简要介绍这首词:

  1. 作者简介:吴季子,生平事迹不详,但根据词的内容推测,他可能生活在北宋时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其诗词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作者的思想情感。
  2. 词作原文:半生习气,被风霜、销尽头颅如许。七十年来都铸错,回首邯郸何处。杜曲桑麻,柴桑松菊,归计成迟暮。一樽自寿,不妨沈醉狂舞。休问沧海桑田,看朱颜白发,转次全故。乌兔相催天也老,千古英雄坏土。汾水悲歌,雍江苦调,堕泪真儿女。兴亡一梦,大江依旧东注。
  3. 词作鉴赏:从词的开篇“半生习气,被风霜、销尽头颅如许”可以看出,作者一生经历了风风雨雨,岁月如流水般逝去,他的才华与经历都化作了对生命的一种感慨。接下来的“七十年来都铸错,回首邯郸何处”进一步描绘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沧桑。而结尾“大江依旧东注”则给人以希望和坚持的力量,暗示无论人生多么艰难,只要心中有信念,就能如大江东去般勇往直前。
  4. 文学地位:此词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表现了作者的个人情感和哲学思考,还通过豪放的笔触展现了宋代文人的精神风貌和生活态度。

《大江东去·自寿》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诗词,它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通过对它的学习和欣赏,人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宋代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征,同时也能从中汲取到对于生命、理想和历史的深刻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