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希声莲华樵人遇仙行

芦溪之山高插天,莲峰更压芦溪山。
峰头青壁几千年,谁知玉阙藏神仙。
平明采樵陈氏子,五云深处楼台起。
中有七仙白玉冠,方瞳射人秋自寒。
台前一道白莲泉,七始花开一成莲。
固知此子无仙骨,祇以■㣚入仙室。
低头乞命却走回,尚复褰裳取莲实。
归来疑信互相传,朴哉此子非妄言。
安知琼楼玉室峭千尺,即非面前崔嵬一片石。
安知世人俗气厚如山,翻把琼楼玉室作石看。
亦非仙人幻作石,世人俗眼自不识。
安得鸿都道士白玉簪,持我此诗扣青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希声莲华樵人遇仙行”是一首宋代诗歌,作者是利登。以下是对该作品的详细介绍:

  1. 诗歌原文:“芦溪之山高插天,莲峰更压芦溪山。峰头青壁几千年,谁知玉阙藏神仙。”这句描述了芦溪山之高耸入云,与莲峰相峙的景象,以及山峰上千年不化的青壁和隐藏其中的神秘仙境。
  2. 作者介绍:利登是该诗的作者,其生平不详。然而,从这首诗中可以感受到一种对未知世界的向往和对仙境的憧憬,这或许是作者的一种寄托或隐喻。
  3. 诗歌主题:这首诗的主题是对仙境的探索和想象,通过对芦溪山和莲峰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世界。同时,诗人通过对陈氏子的描述,表达了一种对超自然存在的认可和尊重。
  4. 艺术手法:这首诗采用了传统的四言诗形式,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比现实与仙境,诗人巧妙地传达了对于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
  5. 文化意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仙境常被视为美好而神秘的所在。这首诗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于这种境界的向往和追求,也体现了古代文人的精神风貌和文化素养。
  6. 现代价值:虽然这首诗创作于千年之前,但它所蕴含的情感和思想仍然具有现代价值。它提醒人们要保持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同时也反映了古人对于和谐与平衡的追求。

“和希声莲华樵人遇仙行”不仅是一首描绘仙境的诗作,更是一篇充满哲理和情感的作品。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容,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