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面轻风卷碧罗,残英寂寂委微波。
暗香又逐落英去,奈此疏云淡月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池面轻风卷碧罗,残英寂寂委微波。
暗香又逐落英去,奈此疏云淡月何。
《李氏园诗》是宋代诗人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该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一座私家园林——李氏园的景观,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还表达了对古人智慧和自然环境的赞美之情。
诗中的“朝游北城东”一句,为读者勾勒出一幅清晨游览北城东的图景,而“回首见修竹”则转入园内景色的描绘。随后,诗中通过对园中建筑的描述——如朱门、破墙、古屋等,让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古朴典雅的园林之中。诗中对园内的植被也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如“异花兼四方”和“野鸟喧百族”,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氛围。
诗中不乏对园中环境变化的描写:小桥过南浦,夹道多乔木;隐如城百雉,挺若舟千斛;阴阴日光淡,黯黯秋气蓄。这些句子通过精细的描绘,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园林中四季更替的美,以及自然与人文环境的和谐交融。
诗中也流露出作者对于历史兴衰的思考。通过对古代李将军的故事和今日李氏园被毁的情景的对比,诗人表达了对过去辉煌文明的感慨以及对现实不义之举的愤懑。这种历史的沧桑感与个人的感慨交织在一起,使得整首诗不仅仅是对园林美景的赞颂,更是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反思与感慨。
《李氏园诗》不仅是一首描述自然景观的诗歌,它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义和哲学思考,是宋代文人对美好生活和历史沧桑的一种独特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