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峰院

野僧迎客笑开关,更拂残碑藓字班。
徐姓仙归空碧洞,越封王去漫青山。
影来秋月林千缺,声落春风水一湾。
焙茗满瓯须强啜,过桥车马便人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越峰院》是宋代诗人吴栻所作,该诗描绘了越峰院的自然景观和野僧迎客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诗歌内容
  • 景致描写:《越峰院》通过“野僧迎客笑开关”和“更拂残碑藓字班”两句,描绘了越峰院的幽静与古朴。野僧迎接宾客的情景,以及他细心擦拭着古老的石碑上的苔藓,展示了一种宁静而古朴的氛围。
  • 历史背景:宋开宝元年建立的越峰院,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同时也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野僧的存在不仅是对古寺历史的延续,也是对传统生活方式的一种坚守,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的敬畏和追求。
  • 自然与人文交融:在吴栻笔下,越峰院不仅是一座古寺,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象征。诗中的“影来秋月林千缺,声落春风水一湾”等句子,生动地描述了自然景色的美,以及人在这美景中的感受。
  • 生活情趣:通过“焙茗满瓯须强啜”一句,吴栻表达了对日常生活情趣的追求。在这里,茶成为了连接人与自然、历史与现实的纽带,体现了文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品味。
  • 人间烟火:“过桥车马便人间”,这句诗意味着越峰院虽位于山水之间,但世俗的繁忙和喧嚣并不影响它作为人间烟火中心的地位。这里的“人间”不仅仅是指人世间,也包括了那些与世隔绝却又紧密相连的村落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1. 文学价值
  • 艺术表现:《越峰院》以其简洁的诗句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宋代诗歌的艺术特色。通过对景物的细致描绘,诗人传达了深刻的情感和思考,使得这首诗成为宋代诗歌艺术的代表之一。
  • 思想深度: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也反映了他对生活哲理的思考。通过对自然的观察,诗人领悟到了人生的真谛和生活的本质。
  1. 文化意义
  • 历史传承:越峰院作为宋代的遗址,承载了厚重的历史和文化。它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后人了解古代文化的窗口。
  • 教育意义:通过吴栻的这首诗,后人可以更好地了解宋代的文化和生活态度。这种历史文化的传承对于当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越峰院》不仅是一首表达诗人对自然美景赞美的诗歌,更是一首蕴含深厚文化底蕴和历史意义的文学作品。它不仅展示了宋代诗歌的艺术魅力,也传递了作者对生活的态度和哲学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