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国器归宣城

吾不送君以南浦伤离之曲,吾不送君以渭城惜别之觞。
君今跨马行远陌,陌上槐花日已黄。
槐花黄时举子忙,君心应逐白云翔。
君来桃李春未晚,喜君幽韵如兰芳。
东风披拂香满路,君不即人人岂忘。
澄江静练楚天长,叠嶂高楼秋月凉。
使君高会罗红妆,樽前醉客第王杨。
明年上国富春光,风帘烟柳沙河塘。
集英班退马蹄疾,都人争看绿衣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王国器归宣城》是宋朝著名文学家吴儆的代表作品之一。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和背景,以及它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1. 作者简介
  • 吴儆:吴儆是宋朝著名的文学家,他的作品在当时受到广泛的赞誉,对后世影响深远。
  1. 作品原文
  • 在这首诗中,吴儆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送别的画面,情感真挚而深沉。
  1. 内容赏析
  • 送别之情:诗中的“吾不送君以南浦伤离之曲”和“吾不送君以渭城惜别之觞”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离别的不舍与哀愁。
  • 自然景象:诗人通过对槐花、东风等自然景物的描写,烘托出离别时的凄凉和不舍。
  • 友情颂赞:诗中多次提到“君心应逐白云翔”,赞美了友人高远的志向与自由的精神。
  1. 艺术特色
  • 情景交融:这首诗巧妙地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色融为一体,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片送别的土地上。
  • 语言韵味:吴儆的语言风格清新脱俗,诗中用词考究,字斟句酌,给人以美的享受。
  1. 文化价值
  • 传承国学:作为宋代文学作品,《送王国器归宣城》不仅展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还体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
  • 启示意义:诗中的离别场景和对友情的颂扬,给予现代人在快节奏生活中寻找心灵慰藉的启示。

《送王国器归宣城》不仅是吴儆文学成就的代表,也是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珍贵遗产。通过欣赏这首诗,人们能够深刻体会到中国古典诗词的美学魅力和文化价值,从而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