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省

襆被趋省宿,披襟对晚凉。
古心知老树,生意见新篁。
钟鼓鸣将合,蜩蝉咽更长。
静中观物化,谁与共平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吴潜的《宿省》是宋代诗人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背景及其艺术特色:

  1. 作品原文
  • 第一联:“襆被趋省宿,披襟对晚凉。”描述了诗人为了工作而急忙起床,匆匆整理好行装,前往省府报到的情形。
  • 第二联:“古心知老树,生意见新篁。”表达了作者对老树的敬意和对新生事物的喜爱。
  • 第三联:“钟鼓鸣将合,蜩蝉咽更长。”描绘了深夜时分,钟鼓声渐渐响起,周围显得更加宁静。
  • 尾联:“静中观物化,谁与共平章。”反映了诗人在静寂之中,沉思着世间万物的变化,并思考谁能和自己一起探讨这些变化。
  1. 创作背景
  • 作者介绍:吴潜,宋代著名诗人,字毅夫,号东浦,他的作品以简洁明快著称,常反映出他对时局的关注和社会现实的思考。
  • 时间地点:此诗创作于宋代,具体时间为不详,但可推测是在诗人赴任或归途中的某个夜晚。
  1. 主题思想
  • 政治寓意:《宿省》通过描写诗人的行程和所见所感,间接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环境和诗人的政治立场。
  • 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中的“古心知老树,生意见新篁”,通过对老树新篁的描绘,传达出作者对自然变迁的感悟以及对生命的尊重。
  1. 艺术特点
  • 意象选择:吴潜在这首诗中使用了多种意象,如“老树”“新篁”,以及自然界的声音(“钟鼓”“蜩蝉”),这些都增强了诗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 语言风格:整首诗用词简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宋代诗歌的语言魅力和艺术风格。
  • 结构布局:虽然只有四句,但每一句都紧密相连,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画面,使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思考。
  1. 文化价值
  • 文学地位:《宿省》作为宋代文学作品,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也体现了诗人的审美情趣和人生态度。
  • 历史意义:这首诗对于研究宋代文学、社会背景和文化特征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通过深入分析,可以发现吴潜的《宿省》不仅在文学上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而且在文化和思想上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这首诗不仅展示了唐代诗人杜甫的卓越才能,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