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城晚望

秋老逢天晚,孤城倚碧空。
升沉当此际,怅望与谁同。
远树没归鸟,寒莎泣候虫。
所怀无晤处,弹指向西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郡城晚望》是宋代诗人吴潜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在秋日傍晚时分站在城墙上,眺望远处山水的情感和心境。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诗歌原文
    秋老逢天晚,孤城倚碧空。
    升沈当此际,怅望与谁同。
    远树没归鸟,寒莎泣候虫。
    所怀无晤处,弹指向西风。

  2. 诗词赏析

  • 意境描绘:这首诗通过对秋天的景色以及人物情感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凄凉、孤独的氛围。
  • 意象运用:诗人使用了“孤城”、“碧空”、“寒沙”等意象,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双重感受,增强了诗作的艺术效果。
  • 情感表达:诗中的“怅望与谁同”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友人的思念。
  • 语言风格:整首诗的语言简练而富有力度,通过平实的语言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1. 创作背景
  • 吴潜生活在南宋时期,这个时期的政治和社会环境复杂多变,使得许多文人墨客感到压抑和迷茫。
  • 作为一位有才华的诗人,吴潜的作品往往蕴含着他对社会现实的感受和个人情感的抒发。
  • 《郡城晚望》的创作背景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种普遍情绪——对时代的无力感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1. 作品影响
  • 吴潜的这首《郡城晚望》在当时受到了广泛的赞誉,被认为是宋诗中的佳作。
  • 该诗不仅在文学上有较高的价值,也对后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成为了研究宋代文学和诗歌的重要文本。
  1. 艺术特色
  • 结构严谨:全诗分为五个四字句组成,每两句为一个单元,形式整齐,音韵和谐。
  • 情感丰富: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绘抒发了复杂的情感,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也有对人生境遇的感慨。
  • 意象鲜明:诗中的“孤城”、“碧空”、“寒莎”等意象,都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1. 文化价值
  • 历史见证:《郡城晚望》作为文学作品,记录了一个时代的风貌和文人的心声,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 审美体验:诗中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审美体验,让人们在欣赏中感悟到生活的真谛。
  1. 教育意义
  • 品德修养: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传达了作者的道德观念和审美追求,对于培养人们的品德和情操具有积极作用。
  • 思维启发:在阅读这首诗的过程中,读者可以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实现人的精神解放和个性自由。

《郡城晚望》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历史的见证。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对于热爱文学的人来说,这首诗无疑是一次难得的精神享受和心灵触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