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曾阿宜往戍

几年西戍暂归田,又向澄江买去船。
剑阁山峦雄蔽日,昆明池水阔浮天。
故园此际同明月,蛮域明朝隔瘴烟。
此去须期剿胡虏,丈夫勋业在安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曾阿宜往戍》是宋代诗人吴潛的作品。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文学价值及其艺术特色:

  1. 作者介绍
  • 吴潛生平:吴潛,字毅夫,号履斋,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原籍宣州宁国(今属安徽),出生于浙江德清新市镇。他在南宋宁宗嘉定十年(1217年)进士及第,曾任承事郎等职。吴潛的一生经历了宋金战争的动荡时期,他的诗作多表达了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
  1. 诗歌原文
  • 幾年西戍暫歸田,又向澄江買去船。
  • 剑閣山巒雄蔽日,昆明池水闊浮天。
  • 故園此際同明月,蠻域明朝隔瘴煙。
  • 此去須期剿胡虜,丈
  1. 创作背景
  • 战争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宋金战争的背景下,当时宋朝与金朝之间的冲突频繁,边疆战事不断。吴潛作为一位诗人,通过自己的作品记录了这一历史时期的真实情况。
  • 政治寓意:诗中“须期剿胡虜”暗示了作者希望平息战乱、恢复和平的政治诉求。同时,“丈”字可能是指作者自己或其友人,表达一种期望之情。
  1. 艺术特色
  • 语言风格:《送曾阿宜往戍》在语言上简洁明快,用词考究,体现了吴潛作为诗人的语言天赋。诗句如“几年西戍暂归田,又向澄江买去船”描绘了边关战士的生活情景,生动形象。
  • 意象运用:诗中的“剑阁山峦雄蔽日”,“昆明池水阔浮天”等意象,展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想象力和精湛的写作技巧。这些意象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也使得作品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送曾阿宜往戍》作为吴潛的作品,不仅体现了宋代诗歌的辉煌成就,也为后世提供了研究宋代社会、文化、军事等多方面的重要资料。对于喜爱古代文学和历史的读者而言,这首诗具有极高的阅读和研究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