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雨三首 其二

西抹东涂老不禁,芙蓉洲畔更浮沉。
数茎半黑半丝发,一寸忧晴忧雨心。
乌馓且欣将淅玉,红莲何翅已抽簪。
小臣献谷秋尝了,深密山林可访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喜雨三首》是王守仁的作品,不是吴芾的作品。该作品创作时间大约在明代,由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所写。接下来将详细探讨这首诗的内容及其意义:

  1. 诗人背景
  • 王守仁(王阳明),明代著名哲学家、军事家、文学家,其思想对后世有深远影响。他不仅是心学的奠基人,也是明代著名的改革者和思想家之一。
  1. 诗的主要内容
  • 诗句一:”即看一雨洗兵戈,便觉光风转石萝”。描述了春雨如洗,不仅洗净了兵戈,还带来了清新的气息,使得整个世界都变得生机勃勃。
  • 诗句二:”顺水飞樯来买舶,绝江喧浪舞渔蓑”。描绘了船只在春雨中航行的情景,以及渔人在江上捕鱼的热闹场面。
  • 诗句三:”长拟归耕犹未得,云门初伴渐无多”。表达了诗人对归耕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珍惜之情。
  1. 诗歌鉴赏
  • 该诗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内涵,展现了春天的自然美景和人们的喜悦心情。通过细腻的语言和生动的描绘,让读者仿佛置身于诗中所描绘的场景之中,感受到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 诗中的“顺水飞樯”、“绝江喧浪”等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也反映了人们生活的繁忙与喜悦。这种生活气息的描绘,使得整首诗歌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和人文的情怀。

《喜雨三首》不仅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色的诗歌,更是一部蕴含深刻哲理的作品,它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