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用喜雨韵三首 其三

阑干小倚望遥岑,晓霁朝朝换午阴。
越鹜已收天外影,吴鸠尚带雨中音。
海濒客子秋衔袖,塞上征人夜拊砧。
都是一般无意绪,闵劳争柰主恩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七用喜雨韵三首 其三》是宋代诗人吴潜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以其丰富的情感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以及对人间疾苦的深切关怀。下面将从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1. 作品原文
  • 阑干小倚望遥岑,晓霁朝朝换午阴。越鹜已收天外影,吴鸠尚带雨中音。海濒客子秋衔袖,塞上征人夜拊砧。都是一般无意绪,闵劳争柰主恩深。:描述了晨曦初现,万物复苏的景象,同时表现了诗人面对自然的宁静与喜悦。
  • 电掣金蛇跨列岑,秋阳翕忽转秋阴。:以雷电和秋阳的变化为画面,展现出自然界的壮美和生机。
  • 鼻观初闻九里香,小山幽桂老尤苍。纵然有少残零热,自是无缘顿段凉。似觉衣襦嫌楚葛,便教床榻卷巴箱。虬龙雨足当休谢,谁与飞笺叩玉皇。: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述,抒发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
  1. 创作背景
  • 吴潜在宣州宁国(今属安徽)人,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他的作品往往富有哲理性,同时也不乏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之情。此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他在仕途上的经历有关,也可能与他个人的生活环境和情感体验有关。
  1. 艺术特色
  • 情景交融:诗中的“阑干小倚望遥岑,晓霁朝朝换午阴”等句子,将自然景色与人的情感紧密结合,形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诗中所描绘的场景之中。
  • 意象丰富:诗中使用了许多生动的意象,如“越鹜”、“吴鸠”,以及自然界中的各种现象,如“雨足当休谢”,都富有象征意义,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1. 文化意义
  • 此诗不仅在艺术形式上展现了吴潜的高超技巧,也在文化意义上传递了深刻的信息。它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国家和社会的关心。这种情感的表达对于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七用喜雨韵三首 其三》是一首充满诗意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生活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世界的向往和对人生哲理的领悟。这首诗不仅体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感和审美追求,也反映了宋代社会的某些特点,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和文化的重要资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