伶仃七十翁,间关四千里。
纵非烟瘴窟,自无逃生理。
去年三伏中,叶舟溯梅水。
燥风扇烈日,热喘乘毒气。
盘回七十滩,颠顿常惊悸。
肌体若分裂,肝肠如捣碎。
支持达循州,荒凉一墟市。
托迹贡士闱,古屋已颓圮。
地湿暗流泉,风雨上不庇。
蛇鼠相交罗,蝼蝈声怪异。
短垣逼闾阎,檐楹接尺咫。
凡民多死丧,哭声常四起。
妻或哭其夫,父或哭其子。
尔哭我伤怀,伤怀那可止。
悲愁复悲愁,憔悴更憔悴。
阴阳寇乘之,不觉入腠理。
双足先蹒跚,两股更重膇。
拥肿大如椽,何止患蹠盭。
淫邪复入腹,喘促妨卧寐。
脾神与食仇,入口即呕哕。
膏肓势日危,和扁何为计。
人生固有终,盖棺亦旋已。
长儿在道涂,不及见吾毙。
老妻对我啼,数仆环雪涕。
绵蕞敛形骸,安能备丧礼。
孤柩倚中堂,几筵聊复尔。
骨肉远不知,邻里各相慰。
相慰亦何言,眼眼自相视。
龙川水泱泱,敖山云委委。
云飞何处归,水流何处止。
悠悠旅中魂,云水两迢递。
朝廷有至仁,归骨或可觊。
魂兮早还家,毋作异乡鬼。
谢世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谢世诗》是宋代诗人吴潜创作的一首五言诗,全诗共四十二句,表达了诗人晚年的孤独与无奈,以及对生命的感慨和对死亡的坦然接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 作者介绍:
- 吴潜(1195-1262),字叔子,号东篱,南宋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和政治家。他生于一个文化世家,其家族以文治著称于世。吴潜一生仕途坎坷,曾因直言进谏而多次被贬,但他始终不改初心,坚持自己的政治理想。他的诗歌作品深受当时文人的喜爱,尤其是他的忧国忧民之情,使他的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诗歌原文:
伶仃七十翁,间关四千里。
纵非烟瘴窟,自无逃生理。
去年三伏中,叶舟溯梅水。
燥风扇烈日,热喘乘毒气。
盘回七十滩,颠顿常惊悸。
肌体若分裂,肝肠如擣碎。
支持达循州,荒凉一墟市。
托迹贡士闱,古屋已颓圮。
地湿暗流泉,风雨上不庇。
蛇鼠相交罗,蝼蝈声怪异。
短垣逼闾阎,檐楹接尺咫。
凡民多死丧,哭声常四起。
夷或哭其夫,父或哭其子。
尔哭我伤怀,伤怀那可止。
悲愁复悲愁,憔悴更憔悴。
阴阳寇乘之,不觉入腠理。
双足先蹒跚,两股更重膇。
拥肿大如椽,何止患蹠盭。
淫邪复入腹,喘促妨卧寐。
脾神与食仇,入口即呕哕。
膏肓势日危,和扁何为计。
人生固有终,盖棺亦旋已。
长儿在道涂,不及见吾毙。
老妻对我啼,数仆环雪涕。
绵蕞敛形骸,安能备丧礼诗歌赏析:
- 主题:该诗主要表达了诗人晚年的生活状态、内心的孤独与无助以及他对死亡的坦然接受。通过生动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对死亡的无畏以及对家人的深深眷恋。
- 手法:诗歌采用了传统的五言诗形式,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人生经历的叙述,抒发了诗人的情感和哲思。诗中使用了许多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使得诗歌更加富有诗意和感染力。
- 情感:诗中的“长儿在道涂,不及见吾毙”表达了诗人对孩子的深情厚意,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未来命运的无奈与悲观。而“孤柩倚中堂,几筵聊复尔”则透露出诗人对家庭责任的坚守和对亲人的深深思念。
- 创作背景:
- 吴潜生活在南宋时期,这是一个国家动荡、社会不安的时代。由于政敌的陷害和政治斗争的压力,吴潜多次被贬谪,生活颠沛流离。然而,即使在这样的逆境下,吴潜依然坚持自己的信念和文学追求。
- 这首诗是在晚年所作,反映了诗人对自己一生的评价和对生命终结的态度。通过对自身经历的回顾和对生死观的阐述,诗人传达了对生命的敬畏和对死亡的接纳。这种态度不仅体现了诗人的个人修养,也反映了南宋时期文人的精神风貌。
《谢世诗》不仅是吴潜个人情感的真实记录,也是南宋时期文人群体精神面貌的反映。它不仅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深刻理解,还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文化和社会背景。对于研究宋代文学和历史的人来说,这首诗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