酹江月/念奴娇 其二 梅

晓来窗外,正南枝初放,两花三蕊。
千古春风头上立,羞退秾桃繁李。
姑射神游,寿阳妆褪,色界尘都洗。
竹扉松户,平生所寄聊耳。
堪笑强说和羹,此君心事,指高山流水。
陇驿凄凉,却怕被、哀角城头吹起。
此处关情,为他凝伫,淡月清霜里。
巡檐何事,岁寒相誓而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酹江月·念奴娇·梅》是南宋词人辛弃疾的作品,这首词通过描绘梅花的清高与坚韧,表达了诗人对高尚品格的追求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以下是对文学作品的介绍:

  1. 创作背景
  • 作者生平:吴潜(1190年—约1262年),字叔茂,初号鸿英居士,后世又称南湖先生。他是南宋时期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曾任礼部尚书等职。他的诗歌和散文作品多以反映社会现状、抒发个人情感为主,其中《酹江月·念奴娇·梅》就是其中之一。
  • 创作缘由:据史书记载,吴潜一生历经坎坷,多次遭遇政治打击。他在晚年曾隐居山林,寄情于山水之间,以诗酒自娱。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写下了这首词,以梅花为题,寓意自己坚守节操、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
  1. 诗词原文
  • 孤村篱落,玉亭亭、为问何其清瘦。欲语还愁谁索笑,临水嫣然自照。甘受凄凉,不求识赏,风致何高妙。
  • 晓来窗外,正南枝初放,两花三蕊。千古春风头上立,羞退秾桃繁李。姑射神游,寿阳妆褪,色界尘都洗。
  1. 词义解析
  • “孤村篱落”:形容梅花生长在远离人烟、环境僻静的地方,突显其超然脱俗的特性。
  • “玉亭亭”:用来形容梅花的形态高雅美丽,如同玉石一般晶莹剔透。
  • “为问何其清瘦”:询问梅花为何如此清瘦,既表现了对梅花的欣赏,也透露出诗人对自己境遇的感慨。
  • “甘受凄凉”:表示梅花能够忍受环境的艰苦,不为世俗所动,保持内心的高洁。
  • “不求识赏”:说明梅花不求他人的认可和赞美,只愿自在地绽放。
  • “风致何高妙”:赞叹梅花的气质高雅非凡,令人叹为观止。
  • “千古春风头上立”:比喻梅花不畏严寒,傲雪凌霜,始终屹立不倒。
  • “羞退秾桃繁李”:指梅花不以其他花卉为伴,独自展现其美丽。
  • “姑射神游”和“寿阳妆褪”:借用古代传说中的仙女和美丽的女子形象,赞美梅花超脱世俗、返璞归真的姿态。
  1. 艺术特色
  • 意境描绘:《酹江月·念奴娇·梅》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梅花在寒冷中独自绽放的情景,展现了梅花的高洁品质和坚强生命力。
  • 象征意义:梅花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四君子”之一,象征着坚韧不拔、高风亮节的品质。在这首诗中,梅花不仅代表着自然美,更象征着诗人高尚的人格追求。
  • 语言风格:全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豪放的气势,又不失婉约之美。通过对梅花的描写,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吴潜的《酹江月·念奴娇·梅》是一首具有深刻内涵的咏物诗。它不仅是一幅生动的画卷,更是一曲高昂的赞歌,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品质的追求和对于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酹江月·念奴娇·梅》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