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其二 再和

为嫌涂抹,向万红丛里,澹然凝素。
非粉非酥能样别,只是凌波仙女。
隋沼浓妆,汉池冶态,争似沧浪浦。
净鸥洁鹭,有时飞到佳处。
梦绕太华峰巅,与天一笑,不觉跻攀苦。
十丈藕船游汗漫,何惜浮生孤注。
午鼓惊回,依然尘世,扑簌疏窗雨。
起来寂寞,倚阑一饷愁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念奴娇·再和》是宋代诗人刘克庄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反映了作者对时局的关注及个人的忧国情怀。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刘克庄(1187-1269),字潜夫,号后村居士,南宋著名的文学家、词人、诗人。他的作品多反映现实,具有浓厚的爱国色彩和深刻的社会批判意义。
  1. 诗歌原文
    梦中忘却,已闲退、谏草犹藏怀袖。文不会、铺张粉饰,武又安能战守。秃似葫芦,辣于姜桂,衰飒同蒲柳。没安顿处,不如归去丘首。岁晚筋力尽,叹此身无几,光阴如矢。云路悠悠空怅望,天意竟何如之!问人间、何处有长生药,只有丹砂而已。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玉帛、暮簪缨。便一饷、风涛不动,平地骑鲸归去。

  2. 诗意解析

  • 诗中的“劝学”部分表达了对年轻学子的殷切期望,希望他们勤奋学习,为国家的未来贡献力量。
  • “壮志难酬”则反映了诗人面对国家危机和个人失意时的无奈与悲愤。
  • “功名未遂”反映了诗人对于功业未成、抱负无法实现的遗憾和哀叹。

《念奴娇·再和》作为刘克庄的代表作品之一,不仅是其个人情感与艺术追求的体现,也是整个宋代文学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研究,不仅能够深入了解宋代文学的丰富内涵,还能够从中汲取智慧与力量,为当代社会提供有益的启示与借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