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赏元宵只愿晴。
天公每事秤能平。
管教檐溜便收声。
三市海巡那惜夜,九街社火亦争名。
权将歌酒作工程。
浣溪沙 其一 己未元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浣溪沙·己未元夕》是南宋著名文学家、词人吴潜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宋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这首词不仅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妙的艺术造诣,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繁荣昌盛的美好祝愿。下面将从多个角度来分析这部作品。
创作背景:吴潜生活在南宋时期,面对国家内忧外患的局面,他通过文学作品表达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感。而《浣溪沙·己未元夕》的创作背景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展开的。当时正值元宵节,人们欢聚庆祝节日,但战争与动荡使得人们的生活并不安定。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吴潜借庆赏元宵的夜晚,抒发了自己对于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
艺术特色:吴潜在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将元宵夜的美景与人们的欢庆氛围描绘得细腻入微。例如,“庆赏元宵只愿晴”一句,既传达了节日的喜悦,也暗含了对政治清明的期望。此外,“天公每事秤能平”,则巧妙地借用自然界的平衡比喻,表达了对公正无私的社会理想的追求。
思想内容:通过对节日景象的描绘,吴潜不仅展现了个人情感的细腻,更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词中所蕴含的对国家和平、人民安乐的美好愿望,体现了作者深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种思想内涵是吴潜词作的重要特色,也是其在文学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原因。
《浣溪沙·己未元夕》不仅是一首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文学作品,更是反映了南宋时期社会现实和文化心态的一面镜子。通过欣赏这首词,可以更好地理解那个时代文人的思想情感以及他们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