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天晓角 其六

小山幽彻。
遍地堆香雪。
只恐今宵入梦,梦到处、魂孤绝。
八公头已雪。
淮南分半席。
莫道淹留何事,且长啸、对佳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霜天晓角·其六是南宋词人华岳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以描绘女子的服饰和美貌为主题,通过细腻的语言展现了古代女性的美丽形象。以下是对这首词的具体介绍:

  1. 创作背景
  • 这首词的创作时间未明确记载,但从内容来看,它很可能是在宋孝宗时期或之后所写。
  1. 艺术特点
  • 这首词采用了传统的词调结构,即上下阕各四句,每句之间有一定的平仄对应。这种结构使得词的情感表达更加丰富且层次分明。上阕主要描述了女子的服饰与容颜,下阕则侧重于表现人物的内心感受和环境氛围。
  • 华岳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整首词既具有古典诗词的韵味,又不失现代感。
  • 词作中的“裙儿六幅,谁染秋波绿”一句,生动地描绘了女子衣裙的颜色和质地,以及她那如秋水般清澈的眼神。
  • “一搦柳腰两过”则形容女子腰肢纤细,婀娜多姿。
  • “樽前粲粲玉”则进一步强调了女子的美艳绝伦,如同美玉一般珍贵。
  1. 文化意蕴
  • 从整体上看,这首词不仅仅是对一个美丽女子的赞美,更反映了宋代社会对于女性美的高度重视。在当时的审美观念中,女性的外貌、举止乃至一言一行都被视为展示个人修养和才华的重要途径。
  • 此外,词中还蕴含着对美好事物易逝的哀怨之情,体现了一种对时间和命运无常的感慨。

霜天晓角·其六不仅是一首描写女子美貌的词作,更是一首蕴含丰富情感和文化意蕴的作品。通过对它的学习和赏析,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诗词的艺术魅力,还可以从中感受到古人对于美的追求以及对生活的热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