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傅挽词

福寿无馀恨,哀荣莫拟伦。
素风传几世,纯行见终身。
簪绂方优礼,星霜已古人。
旧松高百尺,归祔想宁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宋太傅挽词》是宋代诗人吕陶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表达了作者对宋太傅福寿无馀恨、哀荣莫拟伦的深厚情感。下面将介绍该文学作品:

  1. 作品原文
  • 首联:“福寿无馀恨,哀荣莫拟伦。”
  • 颔联:“素风传几世,纯行见终身。”
  • 颈联:“簪绂方优礼,星霜已古人。”
  • 尾联:“旧松高百尺,归祔想宁神。”
  1. 作者介绍
  • 吕陶:字元钧,号净德,生于宋朝成都,为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他以进士身份入仕,并在仁宗、神宗时期活跃政坛,曾直言反对王安石的新法。晚年因政治原因被贬,但在哲宗时期得以重用,官至中书舍人。吕陶的作品多有反映其个人志向和对国家政治的批评,其中《宋太傅挽词》便是他晚年作品中的一部分。
  1. 作品赏析
  • 艺术表现手法:在《宋太傅挽词》中,吕陶运用了传统的五言律诗形式,通过简洁有力的语言传达了深沉的情感。诗句“福寿无馀恨,哀荣莫拟伦”直接表达了对宋太傅福寿之哀及对其品行与成就的敬仰。
  •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贯穿了一种对先贤崇高风范的赞美与怀念,同时流露出作者对时局变迁的感慨以及对前辈遗德的缅怀。通过这种深情的表达,吕陶不仅展示了自己的文学才华,也体现了一位文人对于历史人物的尊重与敬意。
  1. 创作背景
  • 政治背景:吕陶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他的许多政治观点都受到过挑战或压制。然而,即便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仍然坚持自己的政治立场和文化追求,其作品也因此显得格外具有时代意义。
  • 个人经历:吕陶的个人经历同样丰富,他在仕途中经历了起落,但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和原则。这些经历在他的文学作品中得到了深刻的体现,使得《宋太傅挽词》不仅仅是一篇悼念先贤的文字,更是一篇反映作者个人心路历程的诗作。
  1. 文化价值
  • 历史价值:《宋太傅挽词》作为吕陶的代表作之一,不仅保存了宋代文学的风貌,也为研究当时的政治环境提供了珍贵的资料。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宋代的社会状况以及文人的思想倾向。
  • 教育意义:这首诗的语言简练而富有内涵,适合在教育场合进行诵读和讨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同时,它也启示着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应保持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坚定的信念。

《宋太傅挽词》不仅是一首优秀的文学作品,也是对宋太傅一生的赞颂和纪念。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鉴赏,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的文化背景和社会风貌,也能够体会到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崇高的精神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