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父录示山斋即事五篇索和遂次其韵 其一

斋阁得山栖,萧然万虑遗。
此心终异俗,吾道更同谁。
好意凭琴写,衰颜取镜窥。
穷通殊未定,幽独欲何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亨父录示山斋即事五篇索和遂次其韵 其一”是北宋诗人吕南公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具体内容如下:

  1. 创作背景
  • 作者介绍:吕南公,宋建昌南城人,字次儒,号灌园先生。神宗熙宁中一试礼闱不遇,度不能逐时好,退筑室灌园,不复以进取为意。益著书,且借史笔以寓褒贬。
  • 创作缘由:据《四库全书》记载,吕南公曾得到友人亨父所赠的五篇山斋即事,并请吕南公作和诗。因此,吕南公在收到这些作品之后,便依韵作答。
  1. 作品原文
  • 原文:斋阁得山栖,萧然万虑遗。
  • 译文:在山间的斋阁中居住,心境宁静,一切杂念都已抛诸脑后。
  • 注释:此心终异俗,吾道更同谁。
    好意凭琴写,衰颜取镜窥。
    穷通殊未定,幽独欲何之。
  1. 诗歌赏析
  • 意境描绘:诗中通过“斋阁得山栖”这一场景描写,展现了诗人远离尘嚣、归隐自然的心态。而“萧然万虑遗”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超脱和宁静。
  • 哲理探讨:诗中的“此心终异俗,吾道更同谁”两句,反映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态度和追求,他希望找到一种与世俗不同的人生道路,这种追求体现了诗人对于人生价值和意义的深刻思考。
  • 表达情感:“好意凭琴写,衰颜取镜窥”两句,通过“好意”和“衰颜”两个对比强烈的词汇,展示了诗人在不同人生阶段的不同心态和感慨。其中,“衰颜”不仅指衰老的容颜,也隐喻了诗人在岁月流转中感受到的生命流逝和内心的变化。

“亨父录示山斋即事五篇索和遂次其韵 其一”作为北宋时期的作品,不仅在文学艺术上具有重要的价值,也在思想文化层面展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文精神。吕南公以其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深邃的人生感悟,为后世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