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亨父次温伯韵

老未上青云,谁论德行纯。
有名传郡国,无食给冬春。
惯见官徵债,多应鬼笑贫。
岂能逃俗口,坐作解嘲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宋代吕南公《赠亨父次温伯韵》赏析

在宋代,吕南公的《赠亨父次温伯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沉的思想意蕴,成为了文学宝库中的瑰宝。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感慨,更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批判与思考。

诗歌原文如下:

老未上青云,谁论德行纯。
有名传郡国,无食给冬春。
惯见官徵债,多应鬼笑贫。
岂能逃俗口,坐作解嘲人。

吕南公以朴实的笔触描绘了一位中年文人的生活状态与心境变化。诗中“老未上青云”表达了作者未能如愿以偿,无法进入仕途的愿望和无奈。他感叹于世俗的眼光,指责那些只看重名声、不问品行的人为“解嘲人”,即那些嘲笑他人缺陷的人。

吕南公通过对“有名传郡国”与“无食给冬春”的对比,揭示了社会现实对个体的影响。他看到了官场中的腐败现象——官员们为了私利征收赋税(“官徵债”),使得百姓生活在困苦之中(“无食给冬春”)。这反映了作者对社会不公的深刻认识和对民众疾苦的深切同情。

在结尾部分,吕南公通过“岂能逃俗口”,表达了自己虽然身处逆境,却不愿放弃自己的节操与尊严,不愿成为嘲笑他人的“解嘲人”。这种态度体现了一种高洁的人格追求,也是诗人对自己人生哲学的坚守。

《赠亨父次温伯韵》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诗作。它不仅展示了作者对个人命运的沉思,也反映了他对时世的深刻洞察。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窥见宋代社会的真实面貌,感受那个时代文人的精神风貌。

在阅读《赠亨父次温伯韵》时,我们不仅能够欣赏到吕南公深邃的思想和精湛的艺术造诣,更能够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激励我们在面对生活的挑战时,依然能够保持内心的坚定与纯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