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父录示山斋即事五篇索和遂次其韵 其五

榻为庸儿挂,轩因好月开。
清风知晓暮,往事付尘埃。
喜燕长褰幕,嫌蛙屡洒灰。
山中乐如此,肠莫等闲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亨父录示山斋即事五篇索和遂次其韵 其五》是北宋诗人吕南公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作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山水的深厚情感,以及对人生百态的深刻感悟。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吕南公(公元1044年-公元1112年),字次儒,号灌园先生,北宋时期的文学家、史学家。他出生于建昌南城,后因科举不中而退居乡间,筑室灌园,自甘淡泊。在文学上,吕南公以散文成就突出,尤擅长史论,他的许多作品都体现了他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思考。
  1. 诗歌原文
  • “榻为庸儿挂,轩因好月开。清风知晓暮,往事付尘埃。”
  1. 诗意解析
  • “榻为庸儿挂”:这句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将简陋的家居环境视为无足轻重,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 “轩因好月开”:通过描绘夜晚好月当空的情景,诗人似乎在暗示自己的心境如同月光一般清明透澈。
  • “清风知晓暮”:这里不仅形容了清风的存在,也隐喻了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无情,使得一切过往如同被风吹散的尘埃一样不再重要。

吕南公的这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更是对人生态度的一种抒发。通过对山水的描写和对往昔的反思,吕南公传达了一种超越世俗、追求心灵净化的境界。这种境界不仅在当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在今天依然能够给予人们深刻的启示和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