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北李园三绝 其一

雨映烟笼万竹蟠,枯条高下不堪看。
非干秋后多霜露,自是芙蓉不耐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文学作品《游北李园三绝·其一》的作者是宋代诗人吕本中,此诗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意,为读者呈现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作者背景
  • 吕本中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与书法家,他的诗歌作品多描绘自然景物,语言清新淡雅。他的诗歌常常反映出他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深刻感悟。
  • 吕本中的创作生涯经历了宋初及北宋中期的政治变动,这在他的诗歌中有所反映,体现了他对时代变迁的敏感和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1. 诗歌内容
  • 首句“雨映烟笼万竹蟠,枯条高下不堪看。”描述了雨后的景象,烟笼和雨气让竹林显得朦胧而又充满生机。这里的“万竹蟠”形象地描绘了竹林密集、错综复杂的状态,而“枯条高下不堪看”则透露出诗人对于竹子在寒冷季节中生存状态的担忧,暗示了自然界中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依存与抗争。
  • 后两句“非干秋后多霜露,自是芙蓉不耐寒。”则是对前文的深入阐述,通过“非干秋后多霜露”强调并非是因为气候的寒冷才使竹子难以生长,而是由于芙蓉(一种植物)本身不耐寒。这种写法既揭示了物性,又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力顽强的感慨。
  •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敬畏以及自然界复杂多变的和谐之美。
  1. 艺术特色
  • 吕本中的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他擅长运用象征和比喻,使得诗歌具有丰富的意象和深厚的内涵,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 吕本中的诗歌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善于通过细节的描述来表达深刻的主题。

通过了解《游北李园三绝·其一》的背景、内容及艺术特色,人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宋代诗歌的特点及其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