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姑无恙时,令我与子友。
周旋以至今,各是遗种叟。
文字种声名,于身亦何有。
还书问两弟,是事君识否。
十一月五日与才仲弟相别于白沙东门之外怅然久之不能自释乃知谢安石作恶之语不为过也因成八诗奉寄可见别后气味亦可并示京洛间亲旧也 其四
介绍
它由杜甫所作,内容为:
白沙守御小戎说,邺下放歌行。
闻道中朝大赦,诸司门徒喜相庆。
中原去不归,还作河洛人。
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
但见新柳发,岂闻旧山里?
西江潮是识,今夕乱离谁?
摐硠剑横牛斗,狞猛物色狞。
意纵烟云起,神吹雷电飞。
君能长不老,万岁尚如斯。
赏析:
《八哀诗》的写作缘起,在《赠李白》诗中已有透露。《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诗中有“痛哉复痛哉!秦山忽破碎,泾渭不可求”之句,当是因李光弼出镇北庭,令安禄山不敢进犯长安,而杜甫却不得不离开长安,远赴奉先,所以有“君不能唤回李将军”之感。此诗就是写送别李光弼的。
“白沙守御小戎说,邺下放歌行。”首二句点明送别的地点、时间、人物和心情。白沙,指白沙县,即今陕西咸阳东北的白水县。邺下,指东都洛阳附近的邺县(今河南汲县),当时任河北采访使。李光弼刚从北庭凯旋回到洛阳,正在邺下。“怅然久之不能自释”,表现了诗人与李光弼分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谢安石作恶之语不为过也”,则又说明他这次离别的原因。安石,即谢安,当时任东晋宰相,对刘牢之十分信任,结果造成淝水之战的失败。谢安曾对刘牢之说:“汝若逢小敌,尔便为之破之;吾有一卒挡路,乃便遣汝向前杀之。”刘牢之依言而行,结果全军覆没。“因成八诗奉寄可见别后气味亦可并示京洛间亲旧也其四”,这两句是说:我写了八首诗送给你,可以见到我们分离以后的情况,也可让洛阳间的亲友们看看我们别离前后的不同情况。这是以别后情况证明谢安石的“恶语”并不过分。“其四”,即第四首诗题。
这首诗共八首。前五首写的是送别李光弼的情形,后三首则是追忆当年与李光弼的友情。第一首回忆两人相识、相交的经过。第二首写两人同官于朝,相互支持,共同抗敌的情景。第三首写两人志同道合,志趣相投。第四首写两人虽各奔东西,而情深义重。第五首写李光弼被贬后,杜甫怀念他的情谊。第六首写李光弼被害的消息传出后,杜甫为他悲痛欲绝。第七首写自己虽已到老,但依然像从前一样与李光弼交往无间。最后一首是写自己思念李光弼之情。
全诗感情真挚,语言平易自然,叙事清晰有序,结构严谨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