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梧州挽章

驷马高车照路光,幡然改辙兴何长。
空山猿鹤惊无恙,同社鸡豚乐未央。
祗见岁华来冉冉,不知耆旧去堂堂。
北邙道上麒麟冢,谁得归休十载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刘梧州挽章》是宋代诗人吕祖谦所作。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原文、译文以及相关背景:

  1. 作者介绍
  • 作者简介:吕祖谦,字伯恭,号东莱,是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哲学家,他的诗作多反映了宋代社会的变迁和个人的情感世界。
  • 作品特点:吕祖谦的诗词作品风格独特,善于运用典故和比喻,表达深沉的感情。他的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后人广泛传诵。
  • 生平成就:吕祖谦不仅是一位学者,也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他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培养了众多学子,对后世的教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1. 诗歌原文
  • 《刘梧州挽章》:驷马高车照路光,幡然改辙兴何长。空山猿鹤惊无恙,同社鸡豚乐未央。祗见岁华来冉冉,不知耆旧去堂堂。
  •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离去的哀伤和不舍。首句“驷马高车照路光”描绘了友人生前的辉煌与荣耀,而“幡然改辙兴何长”则透露出朋友离世之后,一切都变得不同寻常,充满了变故。
  1. 诗歌鉴赏
  • 吕祖谦通过这首诗传达了一种深沉的怀旧之情。通过对朋友生前生活的描绘和对其死后情景的刻画,展现了深厚的友情。这种情感不仅体现在对过去的回忆中,也体现在对朋友离去的现实感受中。
  • 吕祖谦运用了大量的自然景物来表达情感,如“空山猿鹤惊无恙”,通过自然界的景象来反衬人物内心的孤独和不安。此外,诗中还巧妙地运用了“岁华”等词,暗示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1. 写作背景
  • 吕祖谦创作《刘梧州挽章》的时间大约是在宋理宗淳熙年间至宁宗庆元初年(约公元1175年至1195年)。这个时间段正是南宋时期政治局势动荡、社会矛盾加剧的时期,同时也是文人墨客抒发感慨、表达忧国的时期。
  • 在这样的背景下,吕祖谦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逝去友人的哀悼以及对时代动荡的感怀。这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一种表达,也是对整个时代的一种反思。

《刘梧州挽章》不仅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作,更是一幅反映时代风貌的画卷。通过对这首诗的解读,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以及他们在面对社会变迁时的心态和选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