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角埂晚行

葛裙蒲履帽乌纱,迤逦乘凉到水涯。
数寺晚钟声未歇,满身明月看荷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羊角埂晚行》是宋代宋伯仁的诗作。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的内容及其艺术特色和历史价值:

  1. 作者及作品简介
  • 作者:宋伯仁,字景文,号东山野士,生活在北宋时期。
  • 诗名:《羊角埂晚行》,这是一首描绘夜晚行走于羊角埂的诗作,充满了宁静与美好。
  1. 诗歌原文
  • 葛裙蒲履帽乌纱,迤逦乘凉到水涯。
  • 数寺晚钟声未歇,满身明月看荷花。
  1. 诗意解读
  • 葛裙蒲履帽乌纱:描述诗人穿着简朴的装束,如葛布裙子和蒲草做的鞋子,体现了一种隐逸的生活方式。
  • 迤逦乘凉到水涯:展现了一幅宁静的画面,诗人悠闲地沿着羊角埂行走,享受着凉爽的夏夜。
  1. 艺术特色
  • 细腻描写:通过具体的景物和细节描写,如“葛裙”、“蒲履”等,营造出一种古朴而优雅的氛围。
  • 意境深远:诗歌不仅仅是对美景的描述,更是对心灵的一种慰藉,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1. 历史文化背景
  • 北宋时期:宋伯仁生活在北宋时期,这是一个文化繁荣、诗歌兴盛的时代。
  • 文学地位: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宋伯仁的《羊角埂晚行》具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力。
  1. 现代影响与价值
  • 文化遗产:这首诗作为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传承了中国古典诗歌的美学特征和文化内涵。
  • 艺术欣赏:对于爱好古典文学的读者而言,《羊角埂晚行》是学习和欣赏中国古代诗歌的重要作品。

《羊角埂晚行》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作,更是一部具有深刻文化意义和美学价值的作品。它不仅展示了宋代文学的魅力,也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美和心灵自由的追求。对于有兴趣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典诗词的读者,这首作品值得反复品读,从中汲取智慧和灵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