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中书令沂国王文正公挽词二首 其二

自昔荣归衮,今兹骇阅川。
天愁摧柱日,星痛殒箕年。
素履遗儒范,忠谋溢吏篇。
空馀洧乡陌,长似岘碑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中书令沂国王文正公挽词二首 其二》是宋代诗人宋庠的作品,体现了作者对王文正公(王圭)的深切哀悼与怀念。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诗歌:

  1. 作者简介
  • 宋庠的简介:宋庠,字公序,开封雍丘人,后来徙居安州之安陆。他不仅是一位政治家,也是一位文学家,在宋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他以深厚的学识和政治才能著称,曾任中书令,参与朝廷大事,其政治生涯可谓丰富多彩。
  1. 诗作原文及解析
  • 原文:自昔荣归衮,今兹骇阅川。天愁摧柱日,星痛殒箕年。素履遗儒范,忠谋溢吏篇。空馀洧乡陌,长似岘碑前。
  • 解析:诗歌通过描绘王文正公一生的辉煌以及不幸逝世的情景,表达了作者的哀悼之情。其中“自昔荣归衮”和“今兹骇阅川”,暗示了王文正公曾经的政治成功和如今的巨大悲痛。“天愁摧柱日”和“星痛殒箕年”,则是对王文正公逝世时天空景象的描写,暗喻其去世的突然与哀伤。
  • 注释:“衮”指的是王文正公,即曾宣靖公;“素履遗儒范”中的“素履”指的是简朴的穿着,而“儒范”则代表了儒家的风范;“忠谋溢吏篇”中的“忠谋”表示忠诚与智慧,“吏篇”可能是指他的文学作品或政论文集。
  1. 诗作的艺术特色
  • 情感表达:此诗的情感深沉而真挚,通过对王文正公生平事迹的回忆和对其逝世的哀悼,展现了作者对友人深深的敬意与不舍。
  • 意象运用:诗中使用了许多象征和比喻手法,如“天愁摧柱日”,“星痛殒箕年”,这些意象都富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情感感染力。
  • 语言风格:宋庠的语言简练而有力,既符合他的文学素养,又能准确传达出作者的情感,使得整首诗既有艺术性也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1. 诗作的历史背景
  • 宋朝的政治环境:宋代是一个变革的时代,社会动荡,政治斗争激烈。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官员面临着极大的压力和挑战。王文正公作为一位杰出的官员,不仅在政治上有显著的成就,同时也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 文学与政治的结合:宋庠作为一名杰出的文学家,其作品往往蕴含丰富的政治寓意。通过诗歌这种形式,他能够将自己的政治理念和人生感慨表达得淋漓尽致。

《赠中书令沂国王文正公挽词二首 其二》不仅是一首悼念亡友的挽词,更是一部具有深刻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不仅可以深入了解宋代的文化背景和政治环境,还能体会到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同时,这首诗也启示人们要珍惜友情,关注身边的人,因为生命总是短暂且珍贵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