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凿琼波弄酒船,翠珉英藻更相鲜。
从兹春意无销歇,长似山阴癸丑年。
再葺流杯亭兼得今翰林胡学士旧记石刻移置坐隅郡人以为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重修流杯亭记》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创作的一篇散文,记载了他在任杭州刺史期间对流杯亭进行修缮的经历。这篇文章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白居易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于文化传承的重视。
文章开篇便描述了流杯亭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渊源:“郡之西南有山,其峰秀丽,下有溪水,上有亭榭,故名流杯”。这里不仅点明了流杯亭的位置和自然环境,也暗示了其作为文人雅聚之地的历史背景。接着,作者详细描绘了流杯亭的外观和内部陈设:“其东面则临清泉,西面则倚危峰,北望则俯城郭,南望则接江海,左右前后之景无不入目”,通过这些描述,使得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流杯亭的美丽景色。
在文章的后半部分,作者转而关注流杯亭的文化价值:“今翰林胡学士旧记石刻移置坐隅”,这里的“翰林”指的是唐朝的翰林学士,他们是朝廷中的高级官员,负责起草诏令、编撰国史等工作。他们的旧记石刻被移到亭子旁边,既是为了纪念他们的贡献,也是为了弘扬他们的文化精神。同时,这也表明了作者对文化传承的重视,他希望通过修缮流杯亭来保留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重修流杯亭记》通过对流杯亭的自然美景和文化价值的描写,展现了白居易对于自然与文化的双重热爱。他不仅关注亭子的物理形态,更重视其背后的文化内涵。这篇文章不仅是对流杯亭的一次修缮记录,更是对文化传承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