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晋公故第东池上作

薛县高台已半倾,碧波遗甃自盈盈。
池蛙不辨兴亡意,犹学当年鼓吹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丁晋公故第东池上作》是宋代文人宋庠创作的一首诗词

在探讨这首作品时,首先应了解作者宋庠的生平背景和创作背景。宋庠(995年—1066年),字少文,号嵩溪,北宋时期著名学者和诗人。《丁晋公故第东池上作》的创作时间是在治平三年(1066年),当时宋庠已经去世。宋庠的一生可谓多才多艺,他不仅在科举考试中连中三元,成为“连中三元”之人,还在官场上有所建树,官至兵部侍郎、同平章事,并以司空、郑国公的身份退休。

诗词原文如下:
薛县高台已半倾,碧波遗甃自盈盈。
池蛙不辨兴亡意,犹学当年鼓吹声。

诗词描绘了东池的景象。“薛县高台”意味着一个曾经辉煌的建筑,现在已经残破不堪。“碧波遗甃”则描述了池水清澈,池壁依旧,但已不再完整。“池蛙不辨兴亡意”表达了池塘中的青蛙无法感知世事变化,它们仍然模仿着过去的声音,这反映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

从文学手法来看,这首诗歌采用了简洁明快的语言和生动的描写,使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东池的宁静与历史的沉淀。通过对比新旧,诗人不仅赞美了古代建筑的坚固与美丽,还反映了对历史变迁的深刻反思。

《丁晋公故第东池上作》不仅是宋庠诗歌创作的佳作,也是研究宋代文化和艺术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不仅可以领略到宋庠卓越的文学才华,还能深入理解宋代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