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至兰陵道中以远岫重叠出寒花散漫开为韵 其二

故家洛阳隅,烟林接云岫。
社酒无俗期,柴门有清叩。
传闻俱丘墟,凄凉兵火后。
祇应秋夜月,松竹影如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将至兰陵道中以远岫重叠出寒花散漫开为韵》是李处权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李处权,生平事迹不详,其作品多表现了对时局的深切关注和忧国忧民的情感。他的作品在当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的思想情感。
  2. 诗歌原文
    如萍不根,有往而无返。
    天涯与地角,孰能量近远。
    早希马少游,下泽而款段。
    一官聊尔尔,此志亦复漫。
    溪行日有趣,便欲老绝涧。
    王民坠涂炭,志士怀愤郁。
    岂无卧龙人,想待三顾出。
  3. 诗歌赏析:该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国家和社会的深刻思考。诗中的“如萍不根”表达了诗人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同时也隐喻了他的思想自由和不受束缚。“天涯与地角,孰能量近远。”则是对人生哲理的一种哲学思考,提示读者要认清现实,追求真理。“早希马少游,下泽而款段。”则透露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同时也体现了他对当时社会现状的不满。“一官聊尔尔,此志亦复漫。”反映出诗人对功名利禄的淡泊态度,以及对个人志向的坚持。最后两句“王民坠涂炭,志士怀愤郁。”揭示了诗人对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的关注,也表达了他对正义的渴望和对未来的信心。
  4. 艺术手法:此诗在艺术上采用了丰富的象征手法,例如“远岫重叠”象征着高远的理想和难以达成的目标;“寒花散漫开”则寓意着生命的脆弱与美好。此外,诗中还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手法,如将个人的漂泊与国家的动荡相对照,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5. 历史背景:李处权的这首诗创作于北宋时期,当时的中国社会正经历着政治、经济的剧烈变动。面对国家危难和个人命运的抉择,许多文人墨客都表现出了深刻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感。李处权作为其中一员,其作品反映了这一时期文人群体的精神风貌。
  6. 文学价值:《将至兰陵道中以远岫重叠出寒花散漫开为韵》不仅是一篇文学作品,更是一部蕴含深刻哲理和历史背景的文献资料。它不仅展示了作者独特的艺术才华,也让我们能够从中窥见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思想情感。

《将至兰陵道中以远岫重叠出寒花散漫开为韵》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感慨的诗篇,更是承载了深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通过欣赏这首诗,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文人的内心世界和他们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从而更加珍视和传承这份文化财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