稚菊含佳色,苔痕上老筇。
了山已埋玉,卢老自鸣钟。
但饮东溪水,休看双剑峰。
斜阳空翠合,犹听隔溪舂。
不宿开先道中口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宋代李彭的《不宿开先道中口占》
《不宿开先道中口占》,是宋代诗人李彭创作的一首七绝诗。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的田园风光图,通过简洁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诗的原文如下:“稚菊含佳色,苔痕上老筇。了山已埋玉,卢老自鸣钟。但饮东溪水,休看双剑峰。斜阳空翠合,犹听隔溪舂。”
“稚菊含佳色”,以稚嫩的菊花为引子,描绘出秋天的色彩之美。菊花在初秋时节盛开,颜色鲜艳,仿佛带着一股清新的气息。这一句不仅写出了菊花的美丽,也暗示了时间的流转,从盛夏过渡到深秋。
“苔痕上老筇”,描述的是作者行走在山林之中的景象。竹子上的青苔与老筇(手杖)相映成趣,给人一种岁月静好的感觉。这句诗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变化,也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宁静与淡然。
接下来的两句“了山已埋玉,卢老自鸣钟”,则转入对历史人物的描述。这里的“了山”可能指的是历史上的某个著名山峰或者人物,而“玉”字则暗指其高洁的品质。“卢老自鸣钟”可能是对卢照邻自鸣钟的引用,寓意深远。卢照邻是唐代诗人,他的自鸣钟象征着他的文学才华和独立精神。
诗的最后一句“但饮东溪水,休看双剑峰”,则表达了作者对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东溪水象征着清澈与纯净,而双剑峰则是俗世的象征。这里,作者选择了远离喧嚣的东溪水,以保持心灵的宁静与自由。
最后一句“斜阳空翠合,犹听隔溪舂”,将读者的视线引向远处的山谷。夕阳下的翠绿与山谷中的舂声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和谐的氛围。这种景象不仅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也让人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不宿开先道中口占》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这首诗不仅仅是对景色的赞美,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它教会我们如何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寻找到自己的宁静与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