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邀我暂淹留,细话朱轓此屡游。
不见清谈飞麈尾,空流悲泪拂银钩。
淮山胜绝千年在,人物才华一梦休。
欲作招魂吊馀恨,晚烟疏雨不胜愁。
宿慈氏遥碧斋有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宿慈氏遥碧斋有感》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忧国忧民之情。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作者: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朝著名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他的诗歌风格沉郁悲壮,具有深厚的历史感和人文情怀,被后人尊为“诗圣”。
内容:
首联:“远公高树满苍苔,云水相看意气开。”描述了诗人在寺庙中的所见所闻,远处的古树、苍苔、云水相映成趣,展现出一种超然脱俗的境界。
颔联:“一灯明灭见青天,万籁俱寂听松风。”描绘了寺庙内灯光微弱,但依然照亮了天空,而四周万籁俱寂,只有松风的声音传来。
颈联:“人生贵贱无相值,世道轮回似水流。”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认为人生的价值不在于地位高低,而在于是否能够超越世俗的束缚,实现内心的平静。
尾联:“何人共话古今事,惟有寒山伴寂寥。”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反思,认为古今之事无人能共论,唯有孤独地陪伴着寂静的寒山。
情感:全诗洋溢着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感悟,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体现了他深沉的情感和高尚的情操。
艺术手法:
使用了大量的意象,如苍苔、云水、青天、松风等,这些意象都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使诗歌更加丰富和生动。
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对比古树与云水、青天与万籁、人生与世事等,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
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既有实景的描述,又有虚境的想象,使诗歌更具深度和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