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阅江浪,高情寄空云。
佳气挹西爽,好风来南薰。
交情怀契阔,行役苦缤纷。
一节岁寒在,东山有此君。
过三衢道士郑云谷出示谢叔达诗因和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过三衢道士郑云谷出示谢叔达诗因和韵》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排律诗。这首诗写于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年),时作者在湖州任太守。诗人在游览三衢山时偶遇一位道人,并得到他的一首诗作。于是诗人便将此诗与原诗进行比较,写出了这首新作。
下面是这首诗的原文:
过三衢道士郑云谷出示谢叔达诗因和韵
我昔南迁初入吴,谢公楼阁月中通。
当时只道同歌舞,直至如今闻鼓钟。
清庙空堂存古礼,小臣陋吏窃馀风。
使君雅意知未尽,更续前贤几许功。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
我昔南迁初入吴,谢公楼阁月中通。
这句诗回忆起了作者曾经在南方迁徙时的情景。那时,他刚进入吴地(今江苏省一带),就看到了谢灵运的楼阁,仿佛在月光照耀下通透明亮。这里通过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先贤遗迹的怀念之情。
当时只道同歌舞,直至如今闻鼓钟。
这两句诗回忆了作者当年与谢公楼阁中的人们一起欣赏歌舞的情景。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欢声笑语已经消失,现在只有听到鼓声钟韵,让人感慨万千。这句诗既表达了对历史的追忆,又展现了时光流转的无常之感。
清庙空堂存古礼,小臣陋吏窃馀风。
这两句诗进一步描绘了历史遗迹的现状。清庙空堂虽然保存着古代的礼仪,但那些曾经热闹非凡的小臣们已经离去,只剩下一些简陋的官吏还在模仿着古人的做法。这一句诗通过对现状的描述,传达了对过去辉煌时代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期望。
使君雅意知未尽,更续前贤几许功。
最后一句诗则表达了作者对使君(即地方长官)的期望。他认为使君对于历史和文化的理解和追求还远远不够,希望能够继续传承和发扬前贤们的功绩,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传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这句诗既表达了对历史文化的尊重,也体现了作者对未来发展的信心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