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其六 壬寅饯余宣谕入蜀

画舸呼风,长剑倚天,壮哉此行。
指洞庭彭蠡,遍观吴楚,瞿塘滟滪,直上峨岷。
帝语春温,军声秋肃,手济时屯开泰平。
天应是,念蚕丛父老,公为更生。
眼看四海无人。
今天下英雄惟使君。
想驰情忠武,将兴王业,抚膺司马,忍咎吾民。
净洗甲兵,归来鼎辅,定使八荒同一云。
经营事,比京河形势,更近函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沁园春·壬寅饯余宣谕入蜀》是宋代诗人李曾伯的作品。此词作于宋宁宗庆元元年(1195年),当时李曾伯正在成都任职,担任宣谕使。他此行的主要任务是传达皇帝的旨意,安抚四川地区的百姓和官吏,确保地方的稳定。

《沁园春·壬寅饯余宣谕入蜀》全文如下:

画舸呼风,长剑倚天,半哉此行。指洞庭彭蠡,遍观吴楚,瞿塘滟滪,直上峨岷。

帝语春温,军声秋肃,手济时屯开泰平。天应是,念蚕丛父老,公为更生。

眼看四海无人。今天下英雄惟使君。想驰情忠武,将兴王业,抚膺司马,忍咎吾民。

净洗甲兵,归来鼎辅,定使八荒同一云。经营事,比京河形势,更近函秦。

此词描绘了一幅壮阔的山水画卷,通过描绘作者的行程所见,表达了他对四川地区深厚的感情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愿景。词中的“画舸呼风”和“长剑倚天”展现了作者豪迈的气概和对国家大义的忠诚。同时,通过对四川地区的描绘,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状和人民的生活状况,体现了诗人深切的同情心和责任感。整首词语言简练而富有力量,情感真挚而深沉,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部佳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