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舸呼风,长剑倚天,壮哉此行。
指洞庭彭蠡,遍观吴楚,瞿塘滟滪,直上峨岷。
帝语春温,军声秋肃,手济时屯开泰平。
天应是,念蚕丛父老,公为更生。
眼看四海无人。
今天下英雄惟使君。
想驰情忠武,将兴王业,抚膺司马,忍咎吾民。
净洗甲兵,归来鼎辅,定使八荒同一云。
经营事,比京河形势,更近函秦。
【注释】
①沁园春:词牌名,又名“百字令”。
②壬寅:宋宁宗庆元元年(1195)。
③饯:送别。
④蜀:这里指四川。
⑤画舸:彩画的船。
⑥长剑:宝剑。倚天:倚靠在天上。
⑦瞿塘滟滪,直上峨岷:指长江三峡中的瞿塘峡和滟澦矶,直上峨眉山。
⑧帝语春温:皇帝的话语温和如春阳。
⑨手济时屯开泰平:手扶救世之策,平定时局,开创太平盛世。
⑩天应是:上天应当是这样。
⑪蚕丛父老:指诸葛亮,他曾经辅佐刘备建立蜀国,后来归隐于隆中(今湖北襄阳),人们称其为“卧龙”。
⑫四海无人:天下没有英雄,没有人能够担当大业。
⑬使君:对人的一种尊称。这里是作者自称。
⑭驰情忠武:驰骋情感,忠诚武勇。
⑮将兴王业:将要兴起帝王的大业。
⑯司马:指西汉初年名将韩信,封楚王,曾被封为淮阴侯。此处借以喻指作者自己。
⑰净洗甲兵:清除战乱带来的创伤与灾难。
⑱鼎辅:鼎,古代三足铜器;辅,辅助,引申为辅佐。比喻有才能的人辅佐帝王,使国家兴盛。
⑲更近函秦:更加接近秦国。函谷关,在今河南灵宝市东北。
【赏析】
《沁园春·壬寅饯余宣谕入蜀》是宋代文学家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是作者在淳熙二年(1175)因受奸臣排挤而被罢官后,由江西带罪赴任湖南转运副使途中,途经长沙而写的一首词。词中抒发了作者对国家大事的关切,表达了他对时局动荡不安、人才缺乏的担忧以及渴望重整乾坤、实现大一统的愿望。全词风格豪放,气势磅礴,充满激情与豪迈之情,体现了辛派词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