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其一 自和即事

雨抹晴妆,修眉镜清,寸碧翠浓。
对蒹葭尽处,丛丛烟树,池塘侧畔,面面芙蓉。
千百栖乌,两三过雁,时有婆娑一笛风。
斜阳里,更青帘半卷,在小桥东。
佳人何日重逢。
问还肯扁舟载酒从。
笑平生劲概,寸心如铁,中年老态,两鬓成蓬。
荷锸栽蔬,腰镰刈稻,且寄西郊图画中。
空回首,望五湖鸥鹭,心事容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沁园春·自和即事》是宋代著名诗人李曾伯的作品,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以下是关于这首作品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李曾伯(1195年—约1264年),字端甫,号后村居士,南宋诗人,其生平事迹多与宋亡相关联。他的诗歌多表达个人情感及对时局的感慨,风格清新质朴,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2. 诗词原文
    雨抹晴妆,修眉镜清,寸碧翠浓。
    对蒹葭尽处,丛丛烟树,池塘侧畔,面面芙蓉。
    千百栖鸟,两三过雁,时有婆娑一笛风。
    斜阳里,更青帘半卷,。
  3. 诗词解析: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来抒发诗人的情感。开头两句“雨抹晴妆,修眉镜清,寸碧翠浓”形象地描绘了细雨轻拂之后,天空如洗、万物生辉的景象,给人以清新脱俗的感受。接下来的“对蒹葭尽处,丛丛烟树,池塘侧畔,面面芙蓉”,则通过具体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自然风光画卷。诗中还巧妙地使用了拟人手法,将栖息在芦苇尽头的鸟儿比作“千百栖鸟”,将经过的雁群称为“两三过雁”,增添了诗歌的生动性和动感。
  4. 创作背景:《沁园春·自和即事》创作于南宋时期,当时的社会动荡不安,诗人李曾伯身处乱世之中,他通过这首词表达了自己的内心世界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5. 艺术特色:该词的艺术特色在于其简洁明了的语言和鲜明的意象。诗人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整首词既有画面感,又有音乐美。此外,诗中的自然景物描绘细腻入微,充分展示了李曾伯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审美观念。

《沁园春·自和即事》不仅是一首表现自然之美的诗词,也是李曾伯内心世界的写照。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读者不仅能够领略古代诗人的创作才能,也能从中感受到那份超越时空的美好情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