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山前,铁骑围中,惟公尚知。
怅当时丱角,鱼犹同队,如今缟鬓,鸥已忘机。
故垒荒榛,群贤拱木,畴记官军夜战时。
不图见,独岁寒不改,老气犹奇。
嗟哉月驶舟移。
四十载光阴昨梦非。
叹荷薪弗克,祗惭弓冶,扃柴却扫,绝望簪圭。
菌短椿长,鴳微鹏巨,天分当然何足疑。
闻公里,有磻溪堪钓,盍亦云归。
沁园春 其十七 丙午和淮安朱赞府韵,以同在丙寅安陆围中,朱八十馀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沁园春·丙午和淮安朱赞府韵,以同在丙寅安陆围中,朱八十余矣》是宋代诗人李曾伯的作品。这首词作于宋宁宗嘉定年间(1208—1224),当时作者与好友淮安的朱赞府共同处于安陆的围城中。
李曾伯在词中表达了对朱赞府年事已高、仍保持壮志未酬的感慨。词人用紫金山前铁骑围中的情景起兴,感叹岁月无情,朱赞府如今已是白发苍苍,而自己却还像当年年轻气盛的青年。这种对比突出了两位文人的友谊,也映射出他们共同经历的历史沧桑。
李曾伯在词中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来抒发情感。他描写了昔日与战友们并肩作战的景象,以及今日朱赞府白发如雪、忘却世事的闲适。这种对比不仅体现了时间的流逝,也反映了两位文人各自的命运和心境的变化。
《沁园春·丙午和淮安朱赞府韵,以同在丙寅安陆围中,朱八十余矣》不仅是一首表达友情和历史感慨的词,也是对李曾伯个人经历和感悟的深刻反映。通过对词的分析,可以看到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他们对于历史的反思,这对于理解中国古代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